![]()
|
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实施“鼓励赏识”教育
作 者:贾苗苗
(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凤凰小学,山东 泰安 271000)
大
中
小
摘 要:当前,伴随着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重视与关注了,与其他学段的学生们有所不同,小学时期是学生们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正确人生观念的萌芽阶段也是黄金阶段,因此在这个时期不但要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们的德育教育来塑造学生们在这一阶段的健全心智,而这一教学目标,也对当今的小学班主任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围绕着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实施“鼓励赏识”教育展开有效讨论。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鼓励赏识;教学策略
引言
华伦曾说过:“品格和名誉,好像一棵树的生命和枝叶,树叶是否茂盛,全在于地的有无生气”,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良好品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小学德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们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方式,班主任们如何能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们的思想觉悟成了他们当前所面临的首要难题,其中“鼓励赏识”教育作为当今新兴的教学手段,班主任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将其更好地渗透于自己的德育教学之中,学生们才能在小学时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不断形成积极向上的爱国情怀、集体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意识。
一、“鼓励赏识”策略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学生们的德育水平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班主任们的德育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也逐渐增加,比如当前阶段学生们的年龄还比较小,正是处于自我意识形成,贪玩又好动的年纪,因此按照以往的管理模式,学生们难以配合班主任们开展德育教学工作[1]。而“鼓励赏识”策略的出现,正能很好地解决当前孩子们所呈现出的共性问题,通过对学生们的鼓励与赏识,让学生们不断在这个过程中树立自己的德育自信,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勇敢面对,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谦虚和善,在小学阶段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为其后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鼓励赏识”策略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应用的措施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优化德育教育环境
在当前的阶段,想要有效落实“鼓励赏识”策略,提升德育教育在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中的有效渗透,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从根本上转变当前小学班主任们传统的管理理念,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不断优化校园德育教育环境,才能让学生们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学习[2]。比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们之间进行德育知识竞赛,或是德育主题班会的交流与分享,将这些竞赛结果或是上课表现由校方主任与领导进行统一评定与汇总,并且将其与班主任的晋升和职称相联系,让老师们能从根本上提高对学生们的德育教学,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真正将“鼓励赏识”策略融入于班级管理之中,既能在日常的教学与管理之中树立自己的榜样作用,让学生们能够不断地在这个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意识,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优化德育教学环境,使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得以真正落实。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发展差异
“鼓励赏识”策略实施的前提,就是要求班主任们能够发现班级中每位同学的内在优点,并且能及时地予以对方鼓励,让其能够取长补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内在优势,而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小学班主任们转变自己传统刻板的管理理念,受传统观念所影响,班主任们在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时,不但方式缺乏灵活性以及创新性,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们往往忽视了学生们在德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班主任们在德育教学中遵守“医学生为本”的管理核心,尊重学生们的发展差异,以一种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班级中的同学们[3]。比如班级中的某些同学虽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在班级中却很有担当意识,乐于助人,面对这类情况,班主任们在开展德育主题班会时,一定要将这类同学进行重点表扬,让他们能够在其中拾获自己的自信心,进而也能感染班级中的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强化同学们的德育品质,促进整个班级的共同进步。
(三)多采用具有生活化的鼓励策略
随着生活化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的认可后,人们逐渐发现将其运用于德育教学之中,效果也是极为显著的,在德育教育中落实“鼓励赏识”策略,更是要求班主任们能够从日常小事出发,积极引导学生们认识到德育教学的意义所在。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制定一面荣誉墙,通过对同学们在平时活动中的点滴小事进行计分,变现优秀的同学可以加一分,同样的,表现较差或是出现严重违反班级秩序的同学也要进行相应的分数扣减,最终根据同学们的月底积分情况进行表彰与批评。比如在组织班级大扫除时,班主任可以对那些主动承担起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的同学们要及时予以表扬,并且在荣誉墙上加上一分,但对于那些不尊重老师,分帮拉派的同学一经被班主任发现,也要进行扣分,班主任通过这样的管理形式,既能规范学生们的日常行为,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生活习惯,同时还能加强学生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减轻了班主任们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中的困难与阻碍,更好地落实小学班主任们的管理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鼓励赏识”策略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是顺应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想要将其更好地融合于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之中,只有不断创新小学班主任们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手段,基于这个阶段中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班级环境之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让他们在后期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得以健康阳光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段春娜.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措施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10):44—45.
[2]唐鹏.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如何建立激励机制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 ,2019,(11):185—186.
[3]田莉昕.论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措施[J].才智,2017,(16):3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