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于目标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新思考

基于目标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新思考

作 者:黄 伟 (福建省仙游县私立第一中学, 福建 仙游 351200)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普及与推广,我国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也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高的关注度。作为丰富学生历史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形成学生历史文化精神的重要学科,中学历史教学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各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调整,但收效甚微,难以发挥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优化的效果。因而,立足中学历史教学目标,深化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提升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路径对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目标导向教学理念,集中探讨了提升中学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思路。
关键词:目标导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思考

引言
美国著名教育学佳布卢姆曾在他的“掌握学习”理论中提出,“掌握学习”的基本前提在于对“所有学生都能学好”这一观念的认同感,因而,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精选和结构化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立足学生在基础知识和能力倾向方面的个性化差异,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同时,以科学的评价机制规范学生的学习。由此可见,作为一种以“掌握学习”为理论依据发展而成的新型教学理念,目标导向同时体现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而言,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导意义。
一、“目标导向”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顾名思义,“目标导向”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来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内容的教学方法,而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目标导向”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对于提升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指明教学方向
由于目标导向下的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和引导,因而,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以及开展的其他教学管理活动都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规避了教学活动的盲目性、随机性,从而有效保障了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向性。
(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现代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以对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化进行充分尊重为前提,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促进不同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而目标导向教学方式就是以这个目标为出发点,通过创设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使学生在集体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获得个体的自我成长与发展。
(三)为教学进程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依据
教学进程的改进与完善有赖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参考,而学生每堂课的学习效果评估则可以为教学进程的改进与完善提供可靠依据。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目标导向教学理念,就是对教学过程各个阶段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个人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发现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及时修正,以免使教学进度偏离教学目标。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落实“目标导向”的思路
(一)设定科学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目标导向”教学理念的基础和前提,而目标的科学合理则是保证历史教学活动始终沿着正确教学方向进展的直接影响因素。历史新课程标准强调,中学历史教学一方面要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要培养与发展学生应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获得思想境界的升华和情感态度的启迪。因而,在设定科学性教学目标时,也要以此为标准,确保教学目标能够实现知识、能力、思维和情感的多向统一。与此同时,科学性教学目标的设定还要兼顾到历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等高尚品格纳入教学目标的范畴内。
(二)构建交互性的教学活动
交互性教学活动的构建是中学历史教学渗透目标导向教学理念的重要保障,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以及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所谓“交互性”就是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与理解能力、思维特征等各方面的差异化,以有机融合小组合作学习、提问教学、情境教学以及演讲比赛、辩论活动、舞台表演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为途径,使学生在一种自主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中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学习,从而建立起一种独立的历史思维来解决历史问题。与此同时,交互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可以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强化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建立客观性的评价机制
课堂教学达标率是初中历史目标导向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内容,同时也将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调整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参考。通常来讲,教师会在完成本堂课的内容教学后,对学生以口头提问或习题检测等方式进行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提问,从而较为精准的掌握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如哪些知识点掌握情况不理想,是否从整体上建立起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现实意义的思想认知等。当明晰了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存在一定距离的问题后,教师就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从而为接下来的课程教学提供经验参考。
结束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目标导向”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对学生主体地位予以尊重的整体要求,对于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作用下学生历史自学能力较低、历史课程教学效果较差等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目标导向”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历史思维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当然,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历史教师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欧旭强.核心素养背景下“目标导向,学会标准,单元过关”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9(22):77-78.
[2]余颖娴.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目标设定与实施的策略研究——以《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为例[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7):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