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作 者:潘丽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两江镇中心学校,广西 南宁 530114)

 摘   要:信息技术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教学工具的一种。信息技术集视频、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将枯燥的知识形象生动化,静态的教学内容动态化,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两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应用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网络的助推下,信息技术早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之中,教育行业也不例外。近些年,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学方式的改革,让教师从“个人演讲”的舞台上走下来。在促进师生互动的环节中,信息技术就如同一条纽带一样,牵动着全体师生的思维,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数学教师必须紧随时代潮流,努力挖掘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方法。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从而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
多媒体是信息技术最直接的体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眼球,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例如教学“探索旋转的性质”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示有关的图片,引入新知①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并介绍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②大风车的转动;③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④汽车上的括水器;⑤由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奇妙图案。
  通过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展示多样化图片,将学生的注意力瞬间从其他事情拉回课堂,唤起学生求知欲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对于逻辑性强的数学学科,要求拥有较强的抽象思维,特别是在涉及到空间问题,动点问题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只能以静为主,教师只能在黑板上通过板书、作图来传递知识,很难将这种复杂的情景通过口头语言或是身体语言展示出来,这种抽象的情景不能够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学生仍只能够“感受”,这就增加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难度。针对这一问题,多媒体就能发挥它的优势了。
例如:七年级学生在学习“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知识点时,为了更快让学生掌握该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PPT进行边展示边讲解,此外,也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有效地解决,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点是如何一步步动态地组成线,线又是如何一步步动态的形成面,面又是如何一步步动态地形成立体图形的。这种动态而有形的展示,是十分完整而清晰的,它远远超出了教师的口头讲解,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有效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又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的《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节中,圆的半径r和圆心距d在不同位置情况下的关系,我们可以在几何画板、PPT或是希沃白板中制作可拖动的圆和固定的直线,并在旁边分别显示圆的半径r、圆心距d的动态变化,通过课件演示,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从显示出来的数据得出不同位置下圆的半径r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从动态图中观察出圆的位置发生变化时,与直线的交点个数的多少。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后跟踪反馈,帮助学生实现巩固提升
每一位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对一节内容的掌握程度也不同,针对此,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针对性、个性化课后辅导,这是信息技术教学最大的特色,同时也是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教学最有利的工具。针对此本人建议利用微课实现继续教学,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提前录制成微课视频,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学习实际情况选择性学习,利用手机、计算机、paid等设备反复观看微课,从而实现课后加强巩固。
例如:在教学“用频率估计概率“这一节内容时,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趋于稳定这一规律。于是我在教学时,就将微课的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进行了融合,为学生剪辑了一个新的教学视频。在视频中,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掷硬币、图钉落地、NBA明星投篮等多个例子,向学生们呈现了这些人在经过上千万次的试验后,才发现频率趋于稳定,也就可看作是概率,但两者又并无关。通过采用这样的形式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极大提高,他们也会更深刻地理解这一规律,进而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的弊端
信息技术百般好,但其终究是辅助课堂教学的工具,我们教师要想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综合笔者教学经验来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也存在如下弊端:
一是师生双方课堂互动性逐渐减弱。信息技术强调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这一过程虽然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但非常考验教师在此过程中的参与强度,如果教师过度放手,学生可能对知识的掌握深度会有所欠缺,但如果过度参与,则会制约学生自主发挥。从这一角度而言,信息技术不利于师生双方互动。
二是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有所减弱。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虽然比较抽象和空洞,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深度地探索知识,这也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而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更为直观形象、立体丰富,这虽然加大了知识容量,但很多学生会认为生动的图片、视频和声音等就是知识本身,而不注重挖掘表象背后隐含的知识,容易养成浅尝辄止的习惯,这将会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
三是信息技术更考验教师备课能力。对于大部分数学教师而言,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比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既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计算机能力、网络应用水平,同时也需要教师合理甄选网络资源,结合学生学情、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件。又比如微课教学,虽然拓宽了学生学习空间,延续了课堂教学,但也需要教师在课后也要随时关注学生学习情况。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备课。所以,教师如何分配时间和精力去落实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应用是一大挑战。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虽然对数学课堂教学大有助益,为初中数学教学打开新通道,但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有弊,任何“双刃剑”都考验“握剑人”的能力。我们作为新时代数学教师,既要与时俱进,但也不能忘本,只有科学审视信息技术利弊,合理应用信息开展数学教学,才能真正彰显数学学科魅力,凸显信息技术教学价值。当然,以上关于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问题仅是笔者经验之谈,愿与广大同行共鉴。
参考文献
[1]王金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39.
[2]王继康.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初中数学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52.
[3]谢宗明.浅析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