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中构建 “三训二融”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作 者:黄洪刚
(成都电子信息学校 610200)
大
中
小
摘 要: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下,把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融入到电子类专业学科教学项目中,用“学练考”方法开展教学,构建的一种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三训二融;教学模式;核心素养
一、“三训二融”教学模式提出
2016-2018年,课题组在试点学校两届电子专业高三年级单招班,把理论性较强的《电子基础》课程和操作性较强的《电子技能》课程融合到一起,成了一门新课程《电子综合》,把课程内容按基础模块、单元模块训练和综合模块来对学生开展训练,每次训练都进行了学习、练习、考核、评价几个环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需专门特训,仅靠常规教学就能取得优秀成绩,2016年35人参加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中高职衔接大赛,就有31人获奖,2017年30人参加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中高职衔接大赛,有29人获奖,是所有参赛学校中唯一不特训就参加竞赛且获奖面最高的。两届学生参加单招入学考试,除1个学生不以本专业报考,1个学生填错身份证号外,都被高职院校录取,是我校单招升学录取率最好的班级,同时,录取进入公办专科院校的学生数也是全校最多的班级。课题组综合上述情况并借鉴查友梁老师专著《新教学模式之建构》,以原型─新型建模方法,总结构建了“三训二融”教学模式。
二、“三训二融”教学模式
“三训二融”教学模式就是把某个课程所包含的理实一体化项目或者教学模块,择合适的实训载体,结合与实训载体相关的理论,展开“学、练、考”三训,同时融合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培养的教学模式。
(一)课堂“学、练、考”三训结构
如图1所示的课堂“三训”结构,在学历案的引导下和老师组织下,学生基于学习任务开展自学和操作训练,以习题、试题、作业(以下简称试题)的完成情况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教师依据评价结果进行“答疑”补充。见表1所示项目规划书,在每个任务和项目学习结束都组织考核,考核是对学生“学”和“练”效果的检验、评价和学习过程的督促,是三训的重点。
图1 课堂“三训”结构图
(二)在理实一体化项目中融合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1)对每个教学项目都划分出项目、任务和节段3个层次,以细化知识技能点,准确对接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是把一个理实一体化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每一个任务又分解为若干个教学节段。任务是组成项目的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技能块,最后一个任务是对该项目进行全面考核。节段是在一个任务中,若主要是理论学习,以15分钟左右的知识学习为一个节段,若主要是技能训练,则以30分钟左右的技能训练为一个节段。在每个节段的教学过程、学习过程、试题中去融合与知识、技能相关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表1(见下页)所示“项目规划书”呈现了在教学节段中融合与知识技能对应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2)与学科知识技能相关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以试题属性的方式存在于题库中(如表2所示),试题属性有正确答案、技能标识、重点系数、难点系数、解析、知识点、技能点、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其中知识点、技能点、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是学科核心素养观测点,学生完成答题后,通过电脑程序对学生完成试题的正确性、正确率和重复度来判断,记入素养库中;与学科知识技能无关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通过活动组织者来完成评价,如安全意识、“7S”素养等,评价结果也进入素养库中。软件平台记载的结果,形成了大数据,可供学情分析、诊断、学生档案等使用
表2选择题
(三)电子专业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提炼
在对电子产品、电气设备、企业、高校、展会、大赛、同类学校和政策文件充分调研分析后,总结提炼了电子专业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如下。
(1)关键能力
电路模块应用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2)必备品格
安全意识、遵章守纪、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坚强意志、艺术与美、集体主义
三、“三训二融”教学模式提出的理论基础
(一)杜威“做中学”学说
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创造充分的条件让学习者去“经验”是教育的关键。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学习金字塔显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三训二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练考”,把“做”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教学建模理论
查有梁提出的原型─新型建模方法,开始建构的“初坯型”模式,到动态建构的“修改型”模式,最后建构成相对“稳定型”的模式[3]。“三训二融”教学模式原型来源于课堂教学经验总结,提出课程层面,教学资源按“基础、单元、综合”规划的大三训,理实相融、资源和教法相融。2018年,在把“三训二融”教学模式作为成都市规划课题立项研究后,又提出在大三训的同时,在课堂层面按教学法建构了“学练考”小三训,“二融”也改为融合课程和课堂,融合教学资源与教学法。经过两年学习和研究,删除了只适应电子专业的大三训,保留了课堂层面“学练考”的小三训,“二融”也改为教学法融入教学资源,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资源。
(三)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不仅是“共同的”素养,更是关键的,必要的、重要的素养,具有关键性、必要性、重要性的核心价值[1],是课程发展与设计的DNA。可透过课程设计专业将学科知识与基本能力取得均衡并加以精密组织及安排先后顺序,是可学、可教、可评的必要关键素养[2]。学科核心素养是建立在本学科知识技能上的关键素养,要基于本学科产生,在学科相关的意识形态、哲学理念、国家意志、民族文化、公民道德、产业需求、职业素养等中去提取应用。电子专业可从电子产品、电气设备、行业企业、高校院所、展会、大赛、同类学校和政策文件等的调研中分析产生。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在做中学”,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该理论认为:掌握知识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知识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技能和学习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知识目标,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准备、构思、搭建、测量、评价等各种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电子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在首获知识的“学”任务、知识运用的“练”任务以及检测评价的“考”任务。
四、“三训二融”教学模式的贡献和问题
“三训二融”教学模式解决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生根问题,可以说是找到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操作层面的途径。
“三训二融”教学模式基于理实一体化项目上进行,比较适合于经常以项目开展教学的加工制造、电子信息等二产类专业,常用情景教学的三产服务类专业尚未进行试验应用,可继续探索其可适应性。“三训二融”教学模式也基于软件平台,信息化程度较深,不善用软件平台的老师应用此模式难度大,可喜的是当前已经有超星学习通等多个十分易用的智能平台可免费使用。在电子学科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的提炼以及跟学科知识技能的密切关联方面,如何保证其科学性,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应该有一套可供借鉴的理论。如何把软件平台记录的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数据作科学分析,利用数据恰当地表达出某个学生的核心素养情况,也需要专门进行科学研究,提出可复制的算法及支撑理论。
参考文献
[1]蔡清田.课程发展与设计的关键DNA:核心素养.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2
[2]黄光雄.蔡清田,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查有梁.新教学模式之建构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