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培养目标与特色
作 者:顾雪梅 陈 衍
(浙江工业大学 310023)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国家教育力量的不断发展,我国接收留学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长。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来华留学生的引进竞争力并不高,可无论是可持续发展的后续过程,还是基本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了当下高职院校应该重点关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培养目标与特色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快速增长,高职教育国际化也是当下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主要特征[1]。随着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专业能力成为了增加学生留学与交流机会的重要评判标准。不仅仅是重点名校,高职院校接收留学生也呈现逐年上升的整体趋势,高职院校更应该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出教学优势与院校特色,确定阶段性的留学生培养目标,为后续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校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现状
国际化教育进程的加快,使得高职院校在接收留学生时能够享受到诸多福利,例如学费的部分减免以及定期给予生活补贴等。另外为了保证留学生的增长数量,国家对于各大高职院校也采取了不同的扶持政策。当下的高职院校对于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但是相较于各大重点高校以及国外名校来说,仍然具有较大差距,目前还处于教育过程以及针对性计划不断完善的初级阶段。高职院校对于目标的确定、教学模式的更新以及学生管理等方面仍然有着较大的局部空间。高职院校在培养来华留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语言培养而轻视职业培养,学生的学历作为看重,但对于后续的就业过程却往往采取忽略的态度导致留学生的培养竞争力严重不足,不能保证后续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二、准确定位高职院校在培养来华留学生时的培养目标
(一)夯实文化基础
对于选择到高职院校留学的留学生,通常具有年龄较小的特点。另外多数的留学生将专科看作是一个基本的过渡阶段,为了取得本科以上的学历,需要更为扎实的文化基础水平,无论是数学还是对应的语言信息技术,都显得尤为重要,同样也是保证留学生学习效率以及继续在高职院校进行学习的重要基础。在制定针对性的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应保证汉语言课程与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质量那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汉语言的学习,应将其作为高职院校接收留学生的硬性指标,这同样也是来华留学生在中国保证基本生活的基础。学习汉语言课程需要保证教学质量,阶段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取得对应的汉语言等级证书。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应结合留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安排相关课程,教师应根据留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习惯制定针对性的文化课程,教学内容,在保证学生升学率的同时,尽量满足学生对于未来发展以及充分发挥个性化学习特征的需求。
(二)专升本绿色通道的建立
职业院校属于专科层次,与来华留学生来说,显然不能满足其对于学历的基本要求,这同样也是高职院校在接收诸多来华留学生时一个明显的短板。对于各大高职院校的留学生来说,这是他们最终选择高职院校时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同样是当下高职院校接收留学生数量不多等重要原因。有大约15%的留学生通过专升本实现了本科的就读梦想,但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对于专升本不太了解,导致最终错过了复读机会[2]。因此的各大高职院校通过创建专升本的绿色通道,与各大高校之间加强合作,为留学生创造更多的专升本机会。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当下重点接收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以及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初中毕业生。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些学生的流失率较高,由于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经济成本,让这些学生在取得专科文凭后,都有相当的不平衡心理,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这些学生会优先选择到高校直接读本科。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在缩短专科阶段的学习时间的同时,让这些初中(高中)毕业生在达到课程成绩的相关要求后,能够尽快的拿到本科文凭。另外很大一部分的专业基础课以及汉语言课都是在高职院校所完成,如此一来这样的对接合作将更为紧密,为各大高校输送汉语言课程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同时,也通过在高职院校的学习,让学生提前熟悉了中国生活,这无论是对于职业院校还是学生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好处,也为后续本科学校培养这些来华留学生提供了基础条件。
三、突出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培养的职业特色
(一)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特征就是职业技能培训素质与师资力量较强,为那些专门到高等职业院校求学的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方便。强悍的师资力量保证了走失们的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很多专业教师不仅具备汉语教学能力,同时也精通多种语言,这也成为了当下高职院校突出的教学特色。高职院校应就这一优势进行深入分析,并不断完善能力课程的培训体系,在培养留学生时要不断应用其中的教学优势[3]。学生在具备基础的汉语言学习水平后,通过教学软件以及培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留学生对专业技能更感兴趣,同时了解最终的就业方向,这对于探索其创业目标以及提升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重要意义。
(二)强化职业证书的获取
职业院校提倡的是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重引用,以作为培养留学生的基础标准[4]。在教学方面应专门开设针对留学生的实践与职业技能的培养课程,教师们应针对留学生的汉语言基础特点应用多种语言综合要学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与作业技巧。教师们应积极鼓励留学生参与我国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相关考试,例如计算机类以及财经类,这些职业证书具有国际通用以及国家认证的重要特征。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留学生不仅要突出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也要确定好阶段性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提供基础条件,从而吸引到更多的留学生,选择到中国的各大高职院校进行深入学习,以此提升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推动院校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陆孙琦."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3(2):22-25,32.
[2] 陈洁.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综合素质积分管理模式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8):132-134.
[3] 陈杨.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和改善措施[J].商情,2019,(45):235.
[4] 孙台维.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协同教育体系构建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3):171-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