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教材授课之我见
作 者:冯 乾
(贵州省仁怀市第十三中学,贵州 遵义 564500)
大
中
小
摘 要:在初中课堂教学体系之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会受到思想道德与法制方面的教育,同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道德判断以及道德责任,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本文简要分析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并探究如何利用新课程教材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则不立”。由此可见,人类个体的道德品质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建立与发展。我国自古就有“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和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豪言壮志。在初中学习阶段,初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青春期的影响,初中生的性格和思维是逐渐成熟的过程,但同时初中生也存在着一定的叛逆心理。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和家长如果不能够正确的引导初中生的言行和举止,那么初中生就很容易染上不良的习惯,从而影响他们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初中生是祖国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希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也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的百年大计。因此,在整个初中的教学阶段,加强道德与法制的教育不仅能够让初中生形成法治思维,还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法治信仰,养成一种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对于初中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中学教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要被当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工程,道德与法治课程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同时侧重结合法治精神以及法律规范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良法善治来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时将法律的底线意识与约束力量同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紧密融合,使青少年能够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同时牢固的树立规则意识、契约精神以及诚信观念,实现法治的育人功能。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特点
经过对新教材的分析和研究可知,教材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导向依据的。在新教材当中不仅能够体现一定的法治教育大纲,其教育主体也侧重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且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民族使命感。
道德与法治是实时更新的国家动态了解的重要载体,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不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与发挥,通过来自不同层面的知识串联整合从而进一步建设学生的思想道德,以课本理论作为依据,引导学生用已知力量来感受社会的现实,从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
除此之外,道德与法治教材突出以栏目为主体,在进行栏目设计时体现多样化的形式特点,并且在教材的基础之上及时的渗透和引进实时内容,每个阶段都是学生将知识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没有体现周期性结束的特点,而是一种将知识点相互融合、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教材中的每个栏目都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同时呈现于生活实践相通的知识点。
三、利用新教材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 充分利用教材内容,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教师在开展任何教学活动时都需要立足于课本内容作为活动基础,将学生的心理状态、实践能力都作为学习的目标,从而通过资源整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始终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也体现了这门学科具有专题性、渗透性。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活动教学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八年级人教版《我与社会》一课内容时,教师除了在课堂中结合教学目标、学习重点以及学习难点向学生进行讲解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发言,让学生向大家抒发感受到社会美好的事情或心得,并让学生学会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多观察社会生活,初步的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发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给自己进行科学的定位。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践性教学思想,并积极的影响着初中生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二) 教师要注重开展课堂对话
一直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道德教育引领的方向,而作为思政课教师就一定要立足于初中生具有的道德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以及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鲜活的教学实例讲解抽象的教学理论,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侧重于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学生以及自身经验之间进行对话,这种对话能够增强课堂的开放程度,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教师在讲解《网络改变世界》这节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结合“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这个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之间自由选择正方还是反方队伍,使学生之间通过辩论阐述网络的正面作用以及负面作用有哪些,帮助学生树立合理利用网络的意识。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实现学生与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还能够顺利实现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深入的分析初中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点,结合教材自身体现的优势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推动教材的正确使用,还能够促进学生更加高效的理解、学习教材内容,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文莲. 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初中教学研究,2018,(04):12-13.
[2] 李照粉. 探究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7(08):72-73.
[3] 肖东海.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 东西南北:教育,2017,(04):120-121.
[4] 张淑清.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J]. 长治学院学报,2015,(06):5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