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以生为本,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以生为本,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作 者:莫中佐 (广西省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第二初级中学,广西 贺州 542815)

摘   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绝对的主动地位,新课改时代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更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深入开展“以生为本”的教学活动,旨在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以生为本;初中教学;数学高效课堂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以生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被广泛应用到了初中数学课堂中。为了能有效培养初中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应更加注重构建高效课堂。课堂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氛围是否和谐,课堂构建是否高效,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基于此,本文主要以生为本,就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展开简单探讨。
1、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得很多教师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无论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如何,只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压制,无法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影响了学习效果。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此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例如,在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发挥主体作用:首先,学生可以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其次在画一个三角形,即A1B1C1,使A1B1=AB,使两角与三角形的夹边对应相等(∠A1=∠A、∠B1=∠B),之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画好的三角形A1B1C1裁剪下来,将其放到三角形ABC上,观察并思考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就很容易融入教学活动中,通过将两个三角形剪下并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1]。
一般来说,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思考的方式探究出来的数学知识,理解更加深刻,印象也相对较深,这种模式下,学生体会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带来的成就感,学习兴趣也得以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也相对提升。
2、注重学生兴趣,设计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初中教师要想打造高效数学课堂,也可以注重驱动学生内驱力,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为此,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入一些生活实际案例,加一点初中阶段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目的是充分激活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数学科目有着繁多且复杂的符号,初中生在接触数学符号时很容易混淆,这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记忆方法,例如通过编写简洁的口诀表述数学符号,将其化抽象为形象,朗朗上口的口诀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过程中:首先,教师让学生做出以下不等式组习题:
(1)x<4■>1 ;(2)x-7>9■<0  ; (3) ;4x+20<7■<12
(4)在方程组2x+ky=4x-2y=0 中,当 x, y均为正整数时,求k 的取值范围。
学生在解出上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后,采取数轴形式表示不等式组的解;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找出相应的规律。教师提供学生观察讨论的时间和机会,学生通过小组间自主进行实践证明,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反复实践-论证-结论,最终提出:“都>取大、都<取小、>小,<大则取中间、>大,<小则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无解。”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出以上记忆口诀时,一方面,学生对自己论证的结论感觉自豪,另一方面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这种形式也可以大大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2]。
3、关注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分层教学
以生为本,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学习情况,初中阶段的学生智力水平、生活环境、个性特点均不同,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的引导式教学。例如,在学习“分解因式”时,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进行如下分层:
(1)注重学生基础:要求能简单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
(2)注重基本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
(3)注重方法技能:全面掌握十字相乘法、组合分解法和配方法等。
此外,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思想,通过与他们进行交流,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同时,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基础性学生挑战自身极限,并对数学知识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次递增难度式的学习,这也才能在过程中感受挑战带给自身的喜悦,以此激发学习兴趣[3][4]。
4、面向全体,力求训练实效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知识理解与练习掌握结合的过程,无论是数学知识学习,还是数学习题练习,教师都必须树立一个“关注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深刻理解到“一枝独秀”的课堂并不是高效课堂,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在数学课堂习题练习中,应注重精选习题,并不是有什么习题就练什么提,而是应紧扣知识点,精化学生的练习。此外,要选择典型性习题,即:多出同类型习题,使学生进行反复练习,目的是为了整体学生全面掌握。变式题分层练习,即: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练习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练习机会,力求训练实效性。
总结
综上所述,遵循“以生为本”,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应是初中教育整体效果提升的关键,数学教师必须要在教学实际中摆正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手段,始终秉持以服务学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教学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詹相国,孙洪涛,孟庆军,高超.核电站模拟与数字化仪控系统调节特性验证方法研究[J].自动化博览,2018,35(12):78-81.
[2]贾庆丰.如何构建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0):24.
[3]农忠评.以生为本铸就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基础教育研究,2016(03):66-67.
[4]陈赛音.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