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历史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历史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作 者:杨兴菊 (贵州省兴义市兴义八中,贵州 兴义 562400)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提出了强化教师自身的历史文化修养、强化历史人物介绍、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以及强化传统文化对学生实际生活的影响等策略,以实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关键词:历史教学;弘扬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一)源远流长
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精神观念、文化思想以及道德传承的总体。从时间绵延方面来看,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是不断地演变发展的,每一次文化的成长和飞跃都是基于之前的历史沉淀。中华文化就像是一棵五千年的老树,不断地长出新的年轮和枝叶,不断地开花结果。
(二)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因为其历史的悠久发展出了丰富的文化成果,各种思想流派各种艺术形式不仅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水平。诸多文化流派都形成了独特而完整的体系,例如:两汉经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理学、清代考据学等,更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这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思想,尤其是儒家的“仁”、“和”的思想,在今天都具有非常高的现实意义。
(三)影响深远
从地域上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茶叶、瓷器、中国画等在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都成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见证和文化输出的载体,对于周边国家以及西方世界都产生了巨大改变。从时间上讲,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思想文化都还在影响着我们日常的行为,甚至对于治理国家都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
二、初中历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存在的挑战
中华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沉淀,其中优秀的文化更是如海如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想、发展思维能力,同时对于学生认知世界、树立价值观都有着重要影响。与此同时,这也给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挑战,让教师感觉无从下手或者自辩不明,越是宣扬越是“糊涂”。例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经典思想与道家“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之间的辩证关系,大量存在于历史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当中,教师如果理解不深,辩不清楚,很容易在形式上给学生灌输大量思想,却让学生感到困惑,起不到弘扬的效果。还有一些教师只是通过历史讲历史,并没有将历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们在课上也许学习地很认真也能接受中华历史的精髓,但是一旦到生活实际,就很难利用这些文化指导自己的行为,最典型的就是许多教师利用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但是并没有引导学生将这些情感转化为学习和为祖国做贡献的动力。根据这些教学当中的挑战和问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策略。
三、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强化教师自身历史文化修养
教师要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不仅仅要了解体现在课本上的知识,更要多方面多角度去审视课本中的历史知识,能够从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多方面去理解中国文化。一方面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修养不仅能够为学生们树立榜样,同时能让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旁征博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深刻地文化认知和理解,能够顺利解答学生的困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强化历史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是学生学习历史和了解历史原貌最重要的切入点,更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立足点。因为一些历史上优秀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他们的事迹就是他们怎样让思想指导行动的“案例”。例如教师讲解红军长征的时候,可以通过当时毛泽东的事迹和角度,搜集资料,用毛主席的思想和行动,还原历史的全貌,让学生学习起来既轻松,又能从毛主席的身上看见那种坚韧不拔、克服困难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
(三)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
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不只是停留在历史的课堂教学,同样也不应局限在课本知识之内,教师形式上的教学,相较于学生的自主探索是有着很大差别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主动接受其中的思想精华。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文化探源”的时候,学生可能很容易产生疑惑,为什么尧舜禹是禅让,突然在禹死之后变成了禅让制。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有比较深的历史文化修养,能够明其缘由,并能够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适当进行解答。教师可以说禹之前国家尚未产生,继任的领导者必须是年轻力壮有统治能力的人,而禹之后产生了早期的国家,世袭制也就随之产生了,并引导学生从生产力发展和大禹治水的角度搜集资料做更深的理解。这样既能够解答学生的疑问,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高涨,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让他们能够从被动接受中华优秀文化转变为主动学习历史文化,使得文化弘扬的效果更好,影响更长远。
(四)强化传统文化对学生实际生活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以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影响,让学生们在实际生活当中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样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也能想起学到的历史知识,同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指导他们的学习,让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在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都更加深远,更加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知识的弘扬。例如利用洋务运动中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相互解释和分析,进而具体到学生的学科学习当中,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短板。
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善于抓住历史知识的细节,通过历史中的重要事件,突出事例和典型史料,传统结合实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更好地学习和领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能够用学到的知识指导实际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 郭万超,孟晓雪.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存在的主要问题[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02):86-89.
[2]王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贵在践行[J].职业,2016(05):110-112.
[3] 曾珍.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途径[J].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12(00):436-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