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就等于自己搭建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同时能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更深层次地获取数学学习技能。预习无疑是先学后教的一个良好载体。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普遍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知识点连接总是出现问题,或者上课听教师讲新课的过程中总是存在听不懂的状况。其实种种现象都是基于学生预习不足而导致的问题。本文笔者就从自己对小学数学预习指导的理解出发,探讨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数学预习。
1、树立预习意识,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新内容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理解,究其原因是对新知识的接受兴趣不浓,处于被动状态。特别是有的学生会因前面的知识还没有学透再学习后面的新知识,感觉很费劲,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笔者以为要引导小学生积极预习,首先就得提高他们的预习兴趣,情境对于提高学生兴趣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例如,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长方体》相关内容教学中,在第一课对长方体进行全面的认识和学习结束前,教师把这一课节上使用的自制长方体进行展开与折叠,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学生对下一课时的学习产生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课下自己进行长方体的制作,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容积相关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索和预习下,能够对此知识点更加准确的把握,同时记忆深刻。
2、制定预习目标,有针对地安排预习作业
虽然我们要求学生预习,但是仍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去预习,不知道从哪下手。因此教师就要多做具体要求,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布置有针对性的预习任务,要把预习看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比如,我们布置的预习作业可以是这样的:(1)我们本节课要讲的是什么内容?(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新知识?(3)通过预习,你发现了什么不理解的问题?(4)对于课本中这些知识点或者例题,你是否有不同的想法?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我们要安排不同的预习作业,比如“数与代数”的概念类的教材应重点布置一些阅读理解的预习作业,而像“数的运算”这一计算类的教材应重点布置一些练习题的预习作业,“探索规律”则应布置一些实验操作动手的预习作业,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预习作业的内容也不相同。
3、教会预习方法,拓展学生预习思路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我们可以适当教给学生下面几种预习方法:
一是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二是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
三是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
四是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在教给学生预习方法的同时,要重视指导学生做预习笔记,不仅要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摘录笔记,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
五是合作式预习法。同学之间互相切磋、交流,可小组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同学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及时做出评价,增强学生预习能力
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检查、评价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够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预习信心,为学生的后续预习注入正向能量。对此,笔者以为我们可以检查预习笔记,教师对笔记记得好的同学提出表扬。教师讲解时再对认真预习,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随时予以表扬,肯定其预习的效果。对于疏于预习,在课堂上张口结舌的同学,则予以鞭策;课后,设立预习评比栏,对做得好的进行评比加星,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共同评出 “预习小能手”并给予奖励。评价要突出差异性,不可采用统一标准,以免造成对个别学生的伤害,从而丧失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想得多,说得多,交流的多,体验的多,教师应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预习作出评价,他们体会到预习的快乐和必要性,会越来越重视课前预习,逐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结束语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学会学习将终身受益。预习就是学生是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行为体现,我们作为新时代执教者,应该重视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积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并且能够在预习中真正习得知识,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炽朋.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08期.
[2]王俊丽,袁晓玲.小学中年级数学预习方法指导探讨[J].课程.[3]李影秋.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化预习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