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阐述了新时期网络媒介带给党政干部职业形象塑造的新挑战,剖析新时期党政干部在驾驭网络存在问题,提出新时期党政干部科学地运用网络媒介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的五大原则,提倡党政干部要积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以期对党政干部科学管理职业形象有所助益。
关键词:网络媒介;党政干部;职业形象;五大原则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并开始逐步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生态环境。新时期党政干部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不仅能得到公众认可和支持,同时,公众也会根据党政干部的公共职业形象来评价其所在部门的公信力。因此,党政干部科学运用网络媒介以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个新兴媒体,互联网在中国发展势头凶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达7.72亿,覆盖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广大网民已从被动获取信息转变为主动发布信息。这些数字对党政干部来说,意味着有无数只眼睛像显微镜、望远镜,甚至是放大镜,在时刻地盯着你、监督着你。
一、网络媒介带给新时期党政干部职业形象塑造的新挑战
1.网络曝光
进入自媒体时代以来,每个人都有一个麦克风,每个人都是新闻的传播者。网络曝光的渠道五花八门。1998年德拉吉在他的博客上报道了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绯闻,向传统的和新兴的主流媒体发出了挑战。中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开辟了“我向总理说句话”专栏,有网民在人民网上发帖说:地方党政干部不要太恣意妄为,上了网,鼠标点一点,网民就能和总书记对上话。
2.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最早起源于猫扑网,是指利用人工参与来补足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通过其他人来搜索自己搜不到的东西,与知识搜索的概念类似,但它更强调搜索过程的对其他人的调动。
孙春兰同志曾在中共福建省第八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的新期待、新要求,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推动反腐倡廉体制创新。领导干部常该扪心自问:自己能否经得起“人肉搜索”呢?”
3.网络舆论
与传统媒体不同,互联网是一个对所有人都平等开放的平台,网民人人面前有个麦克风,谁都可以上去吼上一嗓子。我们常说“人言可畏”。当年康梁变法特别提出“舆论是社会的制裁之力”。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舆论更显示出其巨大威力。在网络上,像教师、警察、官员、城管、医生被称为网上“黑五类”。一旦这些人卷入网络事件,网友几乎不问青红皂白,形成绝对压倒性的舆论声势。当真理还没出门时,谣言都已经满天飞了!
二、新时期党政干部驾驭网络媒介塑造职业形象存在的问题
网络新媒介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多元化的舆论平台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不断被放大。党政干部作为公众人物可随时被置于聚光灯下,接受媒介的质疑、询问。然而,许多党政干部已经习惯了面对面、肃穆的传统工作方式,一旦上网,就茫然不知所措。本文作者通过对2018春季福清副科级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尽管干部整体上网率已超过90%,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处于浅层单向触网状态,其中,81%的人只是上网看新闻, 32.7%的人不会使用即时通讯工具,如:QQ、微信等,高达79.3%的人对微博、博客等社交网站完全不了解。
1.不懂网络。除了玩游戏外,“网盲”干部从不上网,思维僵化,知识过时,甚至不会打字,不了解网络的各种功能,处身于网络之外。如江苏溧阳市卫生局原局长谢志强错误的将微博当作秘密聊天的即时通讯工具,在微博上整个偷情、调情的过程都是现场直播,被网友截图发到国内知名论坛上。
2.面对网络,“不会说话”。如,“一打就打局长,局长很不值钱是不是?”这是长乐市环保局原局长陈桂光在接听记者采访电话时的言论。又如,“票价太低导致春运铁路一票难求。”这是北京铁路局常务副局长罗金保面对媒体的言论。再如,吉林省原副省长陈晓光接受采访,就人民网记者提出的教育不公平、上学难上学贵以及如何使老百姓满意时说:“中国没有‘上学难、上学贵’这类问题。”……
这些言论严重不符政府领导干部的身份地位,且偏离了人民的感受与认知,自然不能让人民接受与认同。习近平曾经批评一些不会说话的领导干部: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其实就是党政干部新时期面对网络不会说话的现实状况。
3.面对网络,不会处理。面对动荡的网络舆论,个别党政干部自认为“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过去的数年里,因不会处理网络舆论而落马的干部不在少数。如,河南郑州市原本被划拨为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土地被房地产开发商改建了楼中楼和别墅,记者对此事进行跟踪采访时,却遭到郑州市城市规划局原副局长逯军的质问:“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逯军的不当言论事件,造成他被停止工作,接受调查。
以上就是新时期党政干部在驾驭网络存在的问题,对党政干部的职业形象塑造有很大的影响。
三、新时期党政干部运用网络媒介塑造职业形象的五大原则
1.符合身份原则
党政干部有着各自的不同,如职位高低、行业、性别、年龄等。在塑造媒体职业形象的过程当中,必须遵循身份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仪表仪礼、言谈举止等。如,湖北一位乡党委书记在向朱镕基总理倾吐自己对中国三农问题的困恼和思考,他说:“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这句话真诚实际、充满情感,又生动活泼,被各个媒体争相报道,传播效果非常好。这位乡党委书记良好的职业形象立即让民众记住。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是一位善于运用媒体塑造形象的总统,但他也有犯错的时候。2009年3月19日,奥巴马参加了《今夜脱口秀》的节目。他本来想通过脱口秀节目展现自己亲民形象。然而,他在节目当中偶然说起自己正在练习打保龄球,并说有一局他只打了129分,有点像残奥会的水平。当时在场的嘉宾和观众听了都笑了,但却惹恼了在电视屏幕前的一些观众,特别是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他们认为奥巴马总统的说法是对这项运动的亵渎,而且也歧视了残疾人。作为总统,这样的言论是不符合身份的。后来,他不得不向美国的残奥会主席打电话并公开表示歉意。
因此,党政干部的媒体职业形象在表达语言和行动时必须符合自己的身份。
2.符合目的原则
党政干部在组织活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都是有组织性和目的性的,要针对具体的活动塑造自己的媒体职业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这番话经网络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习近平捍卫国家利益的坚定形象也得到广大认可。
3.符合场景原则
场景是指党政干部开展具体活动的场所。场景可分为经济活动场景,科技活动场景,文教活动场景,政治活动场景和外事活动场景。
四川双流县委原常委、副县长廖维忠热衷于名牌,穿着价值五六千元的意大利奢侈品牌“菲拉格慕”皮鞋到基层视察工作,这样的县长的职业形象会好吗?
广州消防员姚携炜为挽救跳轨者而英勇牺牲,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登门慰问其家人。其中一位政府官员握着他父亲的手,向他表示哀悼说:“恭喜你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儿子。”姚携炜的父亲一下子愣住了,这样的话实在是不合场景。
在如今网络盛行的时代,党政干部的言行举止更要符合场景原则,才能提升党政干部的职业形象。
4.符合文化传统原则
各国、各地区及不同民族、宗教的文化传统也各不相同。党政干部在公众面前树立职业形象时也要考虑到这些方面。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就非常重视各地的文化传统。2005年2月,当她在德国视察美国驻军时,她穿性感的短裙、高筒靴,立刻就引起了西方媒体的评论。各国媒体认为,她的服装不仅展现政治家的权威,也体现了女性的魅力。然而,在同年三月访问亚洲期间,她穿上了朴素而严谨的衣服。这种装扮符合东方国家相对传统的文化心理。也表达出她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尊重,为自己的职业形象加分,赢得了各国媒体的好评。
在这一点上,我们国家领导人也做得非常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不同国家、地区各种活动时,言行举止都恰当遵循当地的文化传统原则,得到广泛好评。
5.符合平民化原则
群众希望在媒体上看到党政干部的真实形象,不是神化的,而是人性化的。因此要注意在媒体面前塑造亲民形象,要走亲民勤政路线。人民网上刊登一张习近平总书记的相片:2017年春节期间,习近平在兰州的一家虚拟养老餐厅,为一位老人亲自端饭,请他用餐。这个细节充分体现了平民化的原则。在河南省的《绿色节能减排我行动》卡通漫画书封面上,有两位副省长高举“节能”和“减排”的绿色牌子的漫画造型。群众对此好评如潮。
四、 新时期党政干部要积极学习网络知识,更好地运用网络媒介塑造职业形象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说:“面对我们的知识、能力、素质与时代要求还不相符合的严峻现实,我们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新时期,一个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与群众打交道的党政干部就不是称职的干部。
1.通讯新模式的要求。现在很多同事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交流都是通过QQ和微信。只要有网络的地方,任何时候都能与全世界的人进行即时交流。对于党政干部来说,微信朋友圈就是很好塑造职业形象的平台,但要谨记五大原则。
2.现代化办公的需要。为高效办公,简化流程,节约办公成本,各级党政部门都在推广无纸化办公系统。这就要求每一个党政干部都要熟练地应用网络知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张春贤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将懂网、上网、用网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来落实,真正使‘上网交心下网服务’、‘网上问题网下解决’成为一种工作常态。
3.熟练使用网言网语的需要。有了网络这个平台,逐渐形成新的网络文化。党政干部熟练掌握网言网语,有益拉近干群关系。如,汪洋同志和黄华华同志新年时给网友们拜年说:“我们愿意成为大家的网友,求计问策,接受监督。对于共同关心的话题,愿意和大家一起‘灌水’;对于工作和决策中的不妥之处,也欢迎大家‘拍砖’”。这样的官民对话摒弃了常见的官话套话,让网友们感受的一份真诚,也体现党政干部的亲民作风。
“为了做好这些事情,我们各级干部也很努力。当然,没有人民支持,这些工作是难以做好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这是习近平同志给网民们的新年贺词,也是向网民释放了信号:你们的语言,大大我懂的。这就让习大大亲民爱民的职业形象更加生动。
无论互联网怎样发展变化,它始终都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就像毛泽东同志所说,在战略上要藐视它,在战术上一定要重视它。各级党政干部是现代网络传媒的受众,也是网络媒体监督和报道的对象。因此,广大党政干部要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学习网络知识,不当“网盲”干部,随时随地接触网络媒介,科学运用网络媒介树立自己的良好职业形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党政干部要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提高六个方面的能力》.人民网-《人民日报》,03.02.2009.
[2] 温家宝:利用网络交流是很好的方式,我期盼已久!. 人民网时政频道,02.28. 2009.
[3] 《张春贤:党政干部要懂网、上网、用网》.新华网,04.22. 2009.
[4] 《江西党政为什么看重网络宣传》.人民网,07.04.2008.
[5]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09.28.2009.
[6] 郑树旭.试论如何提高党政干部的信息素养[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3):51.2010.
[7] 吕为华.信息素养:干部素质教育的新课题及实现路径[J].前沿,(14):33.2010.
[8] 朱定新,《媒介素养与党政水平研究》,《安康师专学报》,(18).02.2006.
作者简介
何芬(1980-01),女,汉,讲师,中共福清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