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审美构建

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审美构建

作 者:郭 鑫 (重庆市潼南区实验小学校 402660)

摘   要:“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根据新课标规定,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进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意识;审美构建

前言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作用。”美是客现存在的,而且无处不在。对于小学生来说,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有时会感受不到“美”的存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特别要注重通过审美活动,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感知、鉴赏、创造的能力;营造、提升审美境界,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性格。让美洋溢在学生心中。笔者认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注重“美”的知识传授和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美”的知识传授和教育,促进学生产生美的理念和思想,逐步形成美的标准。通过线条、画面、色彩、明暗、大小、长短、形象、空间、质感的认识理解,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美,明白什么是美,怎样才算美;通过造型、设计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理解美的表现和应用,形成一定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综合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更深地理解美、评价美、寻找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引发审美兴趣
  美术是视觉艺术,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重视从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美好事物。首先教师可用直观的教具、模型、范画、多媒体技术等帮助学生观察美、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面具教学中也可模仿学生平时较为经典的表情,让学生观察后说说这些是谁的表情,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对面具的制作有了兴趣,学生情绪一高涨,上课效果自然就好。
3、通过鉴赏名家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由于美术作品都是通过点、线、面、色彩、空间、肌理等形式组成,所以画面上的节奏感、韵律感会因人的视觉不同而产生不同影响,进而产生的联想也会不同。学生的实际经验不同、想法不同,审美的角度也会不同。鉴赏是学生审美经验形成的首要途径,通过大量的美术鉴赏,学生就会明白什么是美和丑,才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从而提升审美境界。名家作品是完美的艺术品,不仅是传播美术知识的典范,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的自然美、社会美、形象美、思想美、表现美,感知和理解艺术创作过程中审美情趣的流露与审美理想的追求,通过美的诠释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产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另外,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形象整体的直接把握和领悟,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审美愉悦,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对美的东西有真正的领悟。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美与丑、圆满与缺失、好与差以及思想内容的传递表现的识别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增强学生审美鉴别和审美评价的能力。
  4、适时组织学生开展画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
  组织学生开展小型的形式多样的画展,有益于学生交流提高,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可以以个人的名义或小组的名义来投搞,形式多种多样,作品数量可多可少,老师可以做示范,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大多的工作让学生自己做,人人都当组织者,人人都当参与者。学生在组织画展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比如作品的征集、选定、文字配释、版面设计、刊头语的书写等一系列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和提高,他们会在思想认识上受益匪浅,特别是在办画展的价值取向、价值标准、审美标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和提高,达到艺术技能和审美能力的同步提高,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5、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人类社会、大自然是人生最美好的舞台,绚丽丰富、多彩多姿,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最丰厚的教科书。人文社会、村庄市井、山水旷野、花草树木、奇石田畴、日月星辰、蓝天白云、江河湖泊、飞禽走兽,有着惊人的美、无穷的美。带领学生走进这个多彩的世界,让学生尽情地欣赏美、发现美、写美、颂美,是实施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方式。学生身临其境,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社会活动,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必然产生心灵的震撼,萌生审美情愫,产生审美情感。
小结
  总之,美术课是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每个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美术教学的关键是要加强学生认识美、创造美、陶冶美等教育,特别是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培养,使学生人人成为知美、爱美、懂美、造美的高素质人才,为学生审美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芬.小学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04)
[2]杭照军.融情 蓄情 动情——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的情感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1(03)
[3]陈英超.浅谈审美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体现[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
[4]顾昕.论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育[J].华章,2010(07)
[5]张理毅.浅谈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