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班级心理互助联盟小组实施策略分析

高中班级心理互助联盟小组实施策略分析

作 者:刘 沛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一中学 415300)

课题名称: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预防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朋辈心理辅导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认为充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一切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朋辈之间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具有年龄相近、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高中班级心理互助小组的成立就是以朋辈心理互助理论为基础以多个学生为一组在同一班级范围类开展心理互助活动的一种有益尝试。本文就这一实施途径进行研究,对其具体实施策略及现有成效进行探讨。
关键词:朋辈;高中学生;互助小组;实施策略

引言
我校是一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建于1941年,在校学生约4000人。我县地处武陵源片区,多数学生来自偏远的农村,家长迫于生计在外务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 “隔代教育”问题突出。孩子们与父母聚少离多,沟通少,祖辈的教育又不尽如人意,这些状况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生活受到影响。学校,教师也意识到现在学生越来越“难教”。因此我校展开了《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预防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班为单位筹建了心理互助联盟小组,现将我们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班级心理互助联盟小组成立的意义和原则
朋辈心理咨询就是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的学校心理咨询模式。咨询的开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本身的相互信赖程度,咨询员和来访者可以在咨询的起始阶段很快建立起互动关系,更好地深入来访者内心达到的效果非常明显。班级心理互助小组将两个或多个学生为核心有目的地将学生编组,在同一班级范围类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它的目的是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开展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因为同龄伙伴有共同的爱好、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彼此之间容易理解、沟通。从而在小组成员间创建人是有能力、有价值、有责任感的,应该得到相应的尊重和信任的信念,从而产生一种民主性的助人自助的效果。
二、具体做法
(一)筹建心理互助联盟小组
以班长、团支书、安全委员、心理委员(男女各一人)、各寝室长为班级心理互助联盟小组组长,要求组长人选需基本具备如下素质:(1)热心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2)为人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善于与人沟通,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4)有敏锐的观察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5)能坚持保密原则,不泄露同学隐私。
全班同学分为若干组, 每个小组2-6人。以下特殊人群分散分配到各组作为重点对象:1、贫困生;2、留守学生;3、不善言语,性格内向,缺乏交际能力的同学; 4、感情生活复杂,情绪波动大的同学; 5、沉迷于网络的同学。
(二)工作原则
心理互助小组在班主任及学校心理健康老师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组长在工作过程中时刻坚持保密原则,不在工作范围之外讨论同学的隐私,不歧视有心理困扰的学生。
组长要清楚知道自己的职责和能力限度,做该做和能做的事情,懂得量力而行;对已经超出自己的职责范围和能力限度的情况,必须及时转介和报告。
(三)工作职责
心理健康互助小组实行组长工作负责制,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开展好本组同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组长职责:①及时上报信息,密切关注本组同学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积极谋求解决方案。②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本组同学的心理健康素质。③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谈心工作,营造温馨和谐的小组氛围。④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同学们的心理状况,并定期向班主任或心理老师汇报本组同学心理情况,以及小组成员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
2.组员职责:①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学习主动关心同学,尝试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想问题;②在学习与生活中互相帮助,和谐友爱,体验助人与被助的快乐;③在学习与生活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友谊的魔力,珍惜彼此的信任;④正确处理交往中的摩擦以及矛盾,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⑤学会了解同学情绪,学会表达情绪的适当方式和正确的态度。
(四)常态工作
1.定期报告。每周由组长向心理委员报送一周情况,心理委员分别从学习、生活、交往、情感 、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多个角度对本班学生的一周心理状况向班主任汇报。
2.危机事件及时反馈。对小组成员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向心理委员和班主任反馈,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3.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提高成员的心理健康素质。
4.结合组成员的现状开展调查研究,促进和改善班风、学风,解决本组成员的心理问题,促进成员学习水平的提高。
5.每周由各组长召集小组成员一起开展一到两次聊天交流,满足小组成员倾诉的需要。
6.开展经常性的谈心工作,帮助同学消除心理困扰,营造良好氛围。如果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要及时劝导或陪同同学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三、实施效果
班级心理互助联盟小组使得老师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能够及时的协调和处理同学中所出现的心理问题。
1.有利于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和潜在心理危机,有效防范由此引发的突发事件;
2.活动中的培训,普遍提高了学生们的心理常识水平,增强其心理自助和自疗能力;
3.在小组成立后,明显感觉班级同学关系和谐了很多,学生的心态也健康积极了很多。对于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考前焦虑,和同学有摩擦后不能静心学习,和父母矛盾不知如何处理等问题都得到了积极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探索——朋辈心理辅导[J]. 汤舒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13)
[2] 朋辈心理辅导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 杨红梅.思想理论教育.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