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光学》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及课程群建设的思考

《光学》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及课程群建设的思考

作 者:孙利辉 程庆华 谷文举 (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湖北省 434023)

一、引言
伴随着大规模在线公开课MOOC 的快速发展,以及资源共享课、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兴起,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的省级精品课程《光学》亟待转型升级,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近年来,由于我院青年教师的培养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不少青年教师进修博士学历和出国交流,造成了光学教学团队的师资队伍不稳定。另外,我院新增加了光源与照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对学生的专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方面也发生了变化,相应的课程由单一的《光学》发展为《物理光学》、《应用光学》、《工程光学》、《量子光学》等一系列课程。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省级精品课程《光学》进行升级,从课程群的角度对光学类课程作全面地改革与实践。
早在90年代,国内就有相关机构开始课程群的研究。1990年,北京理工大学基于"在课程建设中应当以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为目标",提出要注重"课群"的研究与建设,由此拉开了课程群研究的序幕。在国外,一些著名高校已经建立起许多行之有效的核心课程模块,开设了多样化的综合课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如在日本筑波大学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学科综合教学,打破过去专业之间的隔绝状态。在英国牛津大学围绕学科群来安排课程,建立了别具特色的专业体系和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丹麦奥尔堡大学倡导"按课题组织、基于问题"的开放式教学新概念,以贯通不同领域知识的学习。可是这些对课程群探索性的实践仍是"碎片式"的,我们希望通过光学课程群的建设,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全面深化教学改革,这对于长江大学的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转型升级的目标与措施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参考了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等文件,决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原有的《光学》省级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优化课程资源的结构,最大限度地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根本目标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普及,强调课程资源必须"持续更新与共享",并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根据课程特点选择恰当表现形式和工具开发并汇集教学资源,便于用户浏览、下载、链接和使用。另外,课程服务对象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向服务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为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秀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满足学习型社会对学习资源的需求。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对《光学》及系列课程进行升级,特别是对课程在内容和资源规范上进行升级。在课程内容上,采用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结合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将《光学》相关的课程以课程群的方式进行管理,从课程群的角度将内容体系整合和优化;在教学资源方面,注重课程资源之间的逻辑关联,提出具体的规范和技术要求。
三、课程群建设的目标与措施
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有一批质量过硬的师资。通过光学课程群的建设,整合学院现有师资队伍,使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队伍整体优势。课程群的组建使相应任课教师集中起来围绕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构建成团队,形成一个由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这样有利于整合各种资源, 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 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建设, 提高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通过课程群这个基础平台的搭建, 在整合教学资源的同时,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教师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发挥教师集体的力量与智慧, 使课程建设质量不断迈向新台阶, 实现质的飞跃。
课程群的资源网络化与信息化建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使课程教学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果。我们将引入翻转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程群的教学质量。在课程群建设中,我们充分考虑和高度关注培养学生素质和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的知识面、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这将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探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光学课程群的建设模式。
当然在课程群建设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1)课程群带头人的培养;(2)如何把课程群建设、专业建设和教学团队的建设有机结合;(3)如何发挥课程群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中的作用。通过课程群的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课程群教师成员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 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们将重点研究针对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光源与照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这四个专业的光学课程群建设,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理清不同课程在课程群系统中的逻辑关系, 针对学生培养目标, 规范教学内容, 突出重点,避免内容重复,抓好归属课程教学大纲的执行与落实, 规范归属课程的讲义与教案, 加强课程教学课件等方面的建设, 将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2)做好课程群里面教师队伍的人才梯队建设, 即形成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3)根据物理专业、应用物理专业、光源与照明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特点,探讨以大类课程为主线的课程群建设模式,并在建设过程中加入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的教学理念。(4)课程群建设必须重视其资源的网络化与信息化建设,为学生留有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每个课程群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讲课录像等资源要逐步上网,资源共享。
四、结论
时代在发展,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光学》省级精品课程已经过了多年的建设,在国家新的形势下,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的教学团队非常重视教学研究工作,相信经过下一阶段的建设,光学课程群的体系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绘绘. 高校网络课程群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河南大学, 2013.
[2] 钟先琼,向安平,侯俊勇,等. 光学类课程群的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9, 24(6): 626-629.
[3] 李慧仙. 论高校课程群建设[J]. 江苏高教. 2006(6): 73-75.
[4] 李玉红. "光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成果[J]. 高等理科教育. 2006(2): 97-99.
[5] 朱冰莲,印勇,方敏,等. 电子信息类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群建设[J]. 高等理科教育. 2008(5): 47-49.
[6] 傅雪林,殷恒婵,马强,等. 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转型升级对策[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 39(7): 11-16.
作者简介
孙利辉(1978-),女,博士,副教授,现主要从事量子光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