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浅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作 者:吴丹红 (浙江省绍兴市柯灵幼儿园亲亲园区 312000)

摘   要:攻击性行为指的是导致他人出现身体上或心理上痛苦的有意伤害的行为。幼儿园里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也比较常见的,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如果在攻击性行为这一方面没有好好的教育指导的话,那可能将会对孩子将来一生的社会性发展造成伤害,而本文主要阐述研究的是以牛牛小朋友的一个事例所引发的对幼儿园里主要出现攻击性行为的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应对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攻击性行为也称为侵犯性行为,是幼儿最常见的行为问题。通常表现为身体的攻击,如:打人、推人、咬人,拽人等行为有的攻击性的幼儿不但会给他人和整个班级带来不好的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幼儿自身的发展。牛牛是班上一位中班的小男孩,剪着短短地西瓜头、甜甜地笑容,第一眼见到他便觉着是个可爱的男孩,可是在深入接触到孩子时却发现这孩子不是很"正常",他经常被其他孩子告状。中班的孩子告状的行为比较严重,时常都会听到许多小朋友来告状说:老师,牛牛打我、老师,牛牛又要弄我了……于是我便开始留心注意观察他,发现他经常会出现打人、推人等欺负周围的小朋友的攻击行为,而且还是"老油条"屡教不改,这也让老师们头痛不已。
但是经过了解后,我发现这可能跟他的家庭环境也有些关系,牛牛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刚刚出生不大两岁爸爸妈妈就离婚了,由于爸爸妈妈离婚了,所以家里的妈妈和外婆对他也是格外的宠爱和照顾,妈妈说的:因为孩子从小就缺少一份父爱,所以我便要比别人多两倍的爱来弥补他,这从而也是导致了牛牛任性。后来我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他打"打"班上的小朋友其实是为了找朋友,因为班上的孩子都觉得他经常"打人",所以没有孩子愿意跟他交朋友玩耍,所以他只好自己试着去寻找朋友,当他向小朋友打招呼想拍拍小朋友时,不知轻重的他就"啪"下所谓的打下去了,而对方不知情的小朋友一位牛牛又来"欺负"他了,其实他是没有恶意的,我看在眼里也是颇为焦急的,所以我也把牛牛也叫到自己身边进行了一些行为的教导,最后我与牛牛两人也一致达成协议,跟小朋友打招呼时要轻轻的,说话时也要轻轻的等。经过牛牛的这个事情,我觉得很有必要来研究下攻击性行为,,
二、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我国的学者陈帼眉认为,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教育不当;二是榜样不好;三是环境因素,其他的学者也通过对教师和家长的问卷调查,得出了一下的几个结论:教师和家长一致认为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的原因是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所致,而没有形成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影响。
从牛牛小朋友的一个事例中认为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具体如下:
1.幼儿自身的生理特征
根据有关的研究表明,幼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如荷尔蒙的分泌、发育状况、气质等)对其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有一定的影响,目前的一些研究表明幼儿的气质类型会影响攻击性行为,那些身体强壮、精力旺盛,易怒易苦恼的幼儿容易出现攻击性的行为。因为精力旺盛让他能够有较强的体力,他必须要从体内发泄出来,而对于幼儿来说发泄的方式往往是都是消极的攻击性行为来表达。
2.家庭及家长的教育误导
过分的专制和过分放任的教育方式都有可能导致攻击性行为的产生。现在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了,很多孩子都是父母长辈捧在手里长大,由于家长的溺爱导致了孩子在家我行我素,在家里也经常是顺从多,宠爱多,要求少,教育少,这就造成孩子骄横、任性、自私、事事"唯我独尊"以致养成孩子独占,独霸的习惯,在家什么好东西都是他一人的,容不得别人,他要什么,就得给他,不许别人有,也不会与别人分享,在幼儿园常发生争玩具,抢座位等现象,不讲道理,也不会讲道理而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也经常能接触到一些暴力事件。
3.电视媒体的影响
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影视以及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尤其是孩子们娱乐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这些媒体也经常出现一些争勇斗狠的场面,例如当前流行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神龙斗士》、《奥特曼.怪兽大战》,虽然主题是保护地球,消灭怪兽,维护和平。但也有大量渲染暴力、血腥的场面,而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往往会崇拜英雄"奥特曼",模仿剧情中的打打杀杀,攻击性也会变得特别强。
4.家长教育方式的影响
家长及其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影响是很大的,俗话说幼儿是家长的一个影子,幼儿的语言、行为方式一般就能看出家长在家的行为方式和语言了。所以家长在家中的形象特别是在孩子面前必须要树立好的榜样;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应该注意的,每个家长都有每个家长的教育方式,这也是正常的,但是必须是正确的教育方式,我发现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还是同古时差不多,使用"棍棒下面出孝子",当然这个方法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个人觉得还是不适合现在社会的幼儿,有些家长经常会不分青红的先揍一顿孩子,这样长久下来,幼儿也会有暴力攻击行为的倾向,这也是一个其中的原因。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
1.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教师在对待每一个孩子时必须保持一视同仁,尽可能地给予每个孩子在情感上的关怀和支持,即便是有些孩子在行为上有一点问题,但那也是可以把它看作是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教师不能因此而对幼儿冷眼观看或者将一些冷嘲热讽的话。这样做只能加剧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同时幼儿也从教师的身上学到了深深的敌意、冷淡等不良的情绪情感,是及其不利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纠正,因此我们必须要树立好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才能为幼儿做好榜样,防止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2.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材料和空间,避免攻击的产生
教师提供的空间小以及材料的不充足往往是容易产生摩擦、争吵与攻击性行为等的原因,因此教育者在考虑和布置环境、投放材料、组织活动及区域活动时应该提供充足的空间、材料、玩具和图书等。同时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减少玩具的数量,鼓励并教育幼儿自己想办法如何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玩,从而培养孩子们轮流、懂得分享的良好行为。
3.提供合作的榜样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减少玩具的数量,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有几乎玩,这是培养孩子们懂得分享的好办法,教师也要从中发现合作的比较好的幼儿,并进行正面的表扬。进过实践和研究证明,幼儿是最容易模仿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这也是一个能够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4.帮助幼儿转移情绪,给幼儿宣泄的机会
教师在纠正幼儿攻击行为时,可以教幼儿用语言技巧表达内心的感受,也可以让幼儿进行活动量较大的动动游戏,或者观看体育比赛来宣泄内心的郁闷。在有的幼儿园还专门开辟了"宣泄角",在其中放置拳击手套、软沙袋等材料,使幼儿可以在这个活动区内得到情绪上的宣泄和满足。
5.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避免去所谓等待的时间和环节,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在幼儿园中如果转换环节繁琐,等待时间过长,幼儿就会无所事事,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教师要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尽量减少等待的时间,吸引幼儿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幼儿有事可以做,攻击性行为的发生频率救护大大地降低了。
四、总结
作为教育者,在面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时,我们必须要用正确的方式来对待他们,并且以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和鼓励;作为家长,也必须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及学习环境,以良好的驾驭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孩子、祖国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1]贾宏燕.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综合矫正的策略[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2
[2]刘海燕、王艳.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与应对的策略[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5).69
[3]张阿燕.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解决对策[EB/OL].  
[4]梁志燊.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9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