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教材在理念、系统、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视角,显示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教育的本质,因此如何把握新教材,驾驭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在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完美转变,让小学语文主体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是一线教师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关键词:新理念;新教材;小学语文;主体教学
引言
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主要是针对目前有许多老师仍把教材看作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全部,处处以教材为中心,把教学定位为把教材规定的内容教给学生,把教学关注点放在"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上。这样的教学,不可避免地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中心,被教材束缚,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也得不到发挥,要想真正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我做了以下探究:
一、利用新教材的新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语文S版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目的是通过教授语文知识,让学生逐步具备小学生应有的语文学识和人文素养。新教材提出的新理念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上绝对的权威,知识的传授要预先进行组织和演练,学生只允许沿着教师设置好的步骤和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师是课堂上响当当的"主角"。大家都知道,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仅仅是学会知识,所以传统的教学理念必须改变。还课堂以学生,教师只充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引者,合作伙伴,助手甚至仅仅是陪伴者,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做他们坚强的后盾。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才能变挑战为机遇,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利用好新教材的优质内容,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在内容编排和版式设计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内容更丰富,单元之间的衔接更加的顺理成章;插图更活泼,贴近学生生活,更注重于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将枯燥的语文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例如五年级上册所设专题依次是:童话世界、神奇的大自然、难忘的岁月、真诚的心。这些专题有机地体现了语文教育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母语文化的主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每个专题力争更加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同时,让其蕴涵的丰富道理变得深入浅出,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在学习"神奇的大自然"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没有完全按照课本上的章节讲授,而是结合我们当地的一些实际情况对教材之外的东西进行了挖掘,我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我给学生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你发现大自然有哪些神奇之处?你为什么觉得这很神奇?为了解决你心中的疑问你想怎么办?请把你的探索过程用心记录下来。学生们对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还有志趣相投的同学自动结成了小组,周末的时候和父母一起去郊外寻找"神奇",探求"神奇",共同追寻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刻意地去渲染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精神的高尚,每个人应该怎样去做,学生们自己都能在探寻的过程中发现和感受并得到提高。精神世界得到丰富,爱美情趣得到熏陶,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这样的内容安排,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下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
三、利用课后练习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新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计方面做了较大的改进,注意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略读课文《草虫的村落》的课后题是这样的,(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像和独特感受的。(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写在采集本上问题的设计富有启发性和灵活性,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精读课文一般设计3-4道练习题,其设计思路是:第1题一般为或朗读或背诵或默读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第2题意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表达思路或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第3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词语理解与运用的能力;第4题是读写练习目的是增加词汇和语言的积累。这些思考题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较大的学习空间,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鼓励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围绕过程与方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是重新创造的过程,所以必须要有主体的积极性,凭借真诚的态度参与才能实现。新教材的编排依旧是将语文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这是培养语文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对于学习来来讲,善于提出问题比善于解答问题更富有挑战性,因为一个好的问题,必是学生冥思苦想,入情入理之后才能提出来。提出问题后还有可能和其他同学发生争议,在讨论争辩中创新思想会层出不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让学生不要偏离大主题,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对学生有异于常理的想法要持支持态度。
结束语
创造性使用教材根本目的,在于是学生通过学习,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于促使学生能更加主动、积极地建构化学知识,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 科学课评论员."用教材教"的危机[J].科学课,2005,(9):1.
[2] 董玉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构成要素与价值取向[J].教学研究,2005,(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