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论校园维稳视角下的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策略

论校园维稳视角下的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策略

作 者:杨美娜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536000)

摘   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全世界不可规避的问题,而大学生作为站在信息时代的前沿者,无疑变成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特殊群体。大学生网络舆情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最大变量"。从校园维稳视角来讲,有效监控及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对于构建平安、和谐校园有着重大意义。文章从大学生网上舆情的特点着手,剖析当前网上舆情监控和舆论引导中的不足之处,探索出切实有效的舆论引导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策略;校园维稳

当下的自媒体时代意味着人人都是记者,社会舆论可通过互联网这个传播载体被无限放大,形成网络舆情,若听之任之,必将为社会稳定埋下雷区。大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因为匿名提供的保护伞,他们喜欢通过网络发声来解决问题,让网络舆情危机在高校蔓延,这对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产生巨大压力。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征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传播途径广
中国新媒体已进入"以小带老"的时代,大学生使用的网络平台高居前列,如微信、微博、贴吧、知乎、B站等。这些平台都是大学生散播网络舆情的主要渠道,其传播速度和广度已经颠覆了传统媒体。
(二)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强,但缺乏理性思考
他们关注时事政治,校园事件,网络信息。虽有政治敏感度,但由于个体差异,价值观尚未成型,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放大个人感受,想在网络中寻求共鸣,以表现出个人观点的犀利和前瞻性,无法理性的判断善恶是非,易被舆情幕后黑手所利用。
(三)外国文化的网络渗透导致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多元化
加之,大学生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使得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纷繁复杂。从而在网络上,他们不加掩饰的发表自己的舆论,使网络舆情变得更加棘手。
(四)大学生网络舆情破坏性强
大学生网络舆情破坏性强主要表现在舆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煽动性强,控制难,辨识度低。网络舆情信息一般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被大学生自由发布,易曲解事实,真假难辨,误导网民,造成盲目跟风,使事态难以控制。
二、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监控中的不足点
(一)对网络舆情铁腕压制,适得其反
目前各高校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可谓谈虎色变。一旦出现舆情,大多采用铁腕压制,如:雇佣水军发水帖,通过技术查到发帖人的IP,联系发帖人删帖,亦或是在网络上双方唇枪舌战,激化矛盾等。无论是哪种方法,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心力,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引发舆论反弹,有欲盖弥彰之嫌,损伤官方公信力。
(二)网路舆论引导缺乏或方法不当
大多数高校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平时在网络平台中发布的正能量信息被秒删,甚至账号被封的情况。原因主要是网民觉得这些官V在这里破坏了言论自由度,总是站在网民的对立面。被视为"敌人",使工作无法继续开展。
三、加强大学生网上舆情监控和引导,消除噪音杂音
(一)及时发现热点敏感消息,防止扩散蔓延
各高校应设立单独的网络舆情监控中心,确保掌握网络舆情的及时性。对舆情反应迟钝、麻木不仁势必造成事态的恶化。另外,要完善网络舆情预防监控体系,对舆情的监管流程做到细化,紧急舆情应单独成立预案,防止事态扩散蔓延。
(二)提高网络舆情从业者的专业化水平
定期组织网络舆情工作者外出培训或外出交流学习,从而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启发,提高从业者的专业度和自信度。能更好的推动自身工作的开展。同时注意保护网络舆情工作者自身安危,面对网络舆情,这部分群体面临的思想压力会很大,组织上在有困难的时候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保护。
(三)改进网络舆论引导的策略
网络舆论引导应注重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而引导方法和策略尤为重要,大概有以下几点:
1.善用年轻人常用的"表情包"发帖或跟帖评论
表情包是网络新生代的衍生物,简单的表情包更容易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同时也更容易被接受。这种可视化处理后的发帖或跟帖评论更为生动、形象、易懂,拉进与大学生网民的距离,增强贴合感。消除大学生对官V的敌对情绪。逐步占领"网上意见领袖"的地位,这会对网络舆论引导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利用音乐和视频的力量进行网络舆论引导
音乐和视频对人体的感觉刺激最为直接和有效,自媒体时代要抓住这样的传媒手段进行网络舆论的引导,根据大学生群体最喜欢的音乐节奏录制音乐,或者邀请明星、青年心目中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参与视频拍摄,在大学生常用的网络平台上发布,定会引起共鸣和传播,将网络舆论引导与时代人的口味相结合会更易实现它的目的。
3.网络热门话题舆论引导有技巧
对于热门话题的引导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难题,要引导大学生转换角色来思考问题,引导语言幽默但不失引导目的。比如说美国人对广西"玉林狗肉节"特别有看法,当时在网络上一阵热议,指责中国人的这种行为不异于吃人,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狗视同为家人。但是我们可以反过来试问,美国人吃牛肉,那同样,牛在印度的文化里被视为神。美国人对此哑口不言。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对于网络热门话题的舆论引导要有技巧,转换角色思考问题,不能将个人观点强加给别人,应当理智、客观、换位的看待问题
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和引导任重而道远,自媒体时代,封堵、删帖并不是治理网络舆情的根本,要通过改变引导策略来加强管理,为校园安全稳定创造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