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与实效性研究

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与实效性研究

作 者:张 吕 刘 阅 (大连理工大学 116024)

[基金项目:2016 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重点课题(2016GXDJ-B010)和 2016 年度大连理工大学党建研究重点课题(DUTDJ1602)]

摘   要:基层党支部是依据党章而设立的基层组织,是基层组织的政治核心,是党的建设的重心。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提高党组织生活质量、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吸引力与实效性,对于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强化党员意识,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吸引力;实效性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
 当前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对织生活重视程度不够,支部委员履责不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组织生活形式单一、质量不高、活动不丰富,缺乏活力和凝聚力,党员队伍参加组织生活积极性不足,对组织生活的认识不够全面等问题,已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基层党支部应高度重视党内组织生活,正视党内组织生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自觉把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作为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建立和完善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健全党内组织生活长效机制,创新党组织生活形式,结合教学、业务工作和学习开展党组织生活等方面创新举措,切实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吸引力与实效性。
二、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提高吸引力与实效性的意义
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在当前具有现实紧迫性,需要抓紧落实。因此,当前必须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抓紧建立健全党内组织生活,让每位党员尤其是每位党员领导干部在严格的党内组织生活中增强党员意识、锤炼党性观念、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基层党组织生活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重要途径。通过创新基层党组织生活内容形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活活力,有利于激发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坚强堡垒。
三、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吸引力与实效性的新举措
(一)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主体性
强化教育主动性,强化责任人党建主业意识。高校应加强对基层书记的教育培训,真正让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党支部要经常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自觉性。要以党员为主体来开展基层党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激发党员主人翁精神,调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大连理工大学某基层党委为例,积极探索微型党课,选择适宜党课主题以支部为单位进行学习研讨,最终以微党课形式进行展示。这种模式的引入,既有效吸引党员们参与到理论学习讨论中,又增强了他们间的思想交流,而且能够使同学们在短期内了解大量的主题教育信息,由繁到精的微型党课,一改教师"唱主角"的灌输式教育,让党员自定专题、讲稿,结合自身经历轮流上台讲课,极大地提高了党课教育的效果,增强了学习教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基层党组织生活还要发扬民主、以人为本,多征求意见,为党员提供顺畅的表达意见的渠道和途径。同时,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的人文关怀,注意解决党员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党员感觉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从而增强凝聚力。
(二)从内在需求出发,增强针对性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紧密联系学校工作、学习实际和党员思想状况,对准不同对象、不同工作内容和性质、不同的思想理论和观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提高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充分发挥干部党员在学风、校风建设中的作用,增强他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政治责任,加强党支部在师生员工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切实做好高校党支部建设工作。提高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就一定要认真研究社会舆情,研究学生党员思想动态,从中把握热点、焦点、难点、重点问题,积极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帮助党员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
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党员们期待充满意义和实效性的组织生活形式:通过与工作相关的主题调研、和兄弟院校党支部相互交流来推动中心工作;通过师生党支部的联系交流,做好全员育人工作;通过开展各类主题知识竞赛和活动来增进同事、同学感情,创造良好工作、学习氛围等等。以大连理工大学某基层党委为例,开展师生党支部"一带两帮三促进"结对共建活动,增强师生支部合力和支部战斗力。通过师生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充分发挥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提高师生党员的责任意识,使支部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全员育人的新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各种方式的党内生活都有实质性内容,都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党的组织生活落到实处,才是具体的,才能解决空洞无物、不现实针对性等问题,才能变得鲜活、生气勃勃,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也随之增强。
(三)体现"新"、"活"特点,增强教育性
新颖、多样的基层党组织生活形式不仅可以更好地表达主题,还使基层党组织生活更具活力,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进而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的质量。减少"读文件、念报纸"等脱离实际的形式,建议多种形式相结合,开展联系实际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结合当前发生的实际案例学习、到革命圣地等现场体验学习、与其他党组织联合开展活动等,让组织生活结合实际、形式多样、紧跟时代步伐。
以大连理工大学某基层党委为例,创新制定"5+1"党的组织生活模式。"1"是指基本组织生活模式,即把通过"三会一课"等制度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作为组织生活的必备内容;"5"是指自主式、实践式、议事式、共建式和开放式五种组织生活模式,各基层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选取2种以上的形式创新组织生活,达到提高和改进组织生活质量的目的。通过"5+1"组织生活模式创新,实现组织生活的规范化、主题化和个性化,使组织生活成为党员思想交流、参与决策、集思广益、营造和谐的重要载体,每个季度推出一个组织生活特色鲜明的党支部,组织相关支部现场观摩、学习,增强组织生活对党员的吸引力。
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形式要符合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及党员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既要生动活拨,具有时代特色,又要防止一味地"娱乐化"现象,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
(四)传承红色基因,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性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内容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围绕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围绕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奋斗目标;必须符合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需要,符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发表了重要论述。推动学校事业改革发展,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是高校当前重要任务,应用红色基因凝聚精神力量,为高校建设"双一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的长征路上提供前进动力。
以大连理工大学某基层党委为例,突"五好"引领带动,从学习、认识、情感、行动、成效五个方面开展红色基因教育。"编纂好"红色书籍,供给师生红色养分。"讲述好"红色故事,为师生解码红色内涵。"展示好"红色文化,激发师生红色情怀。"开展好"红色实践,增强师生红色自觉。"谱写好"红色新篇,引导师生投身学部发展。继承学校光荣传统,深入挖掘大工、学部红色基因,并自觉传承,用红色基因的精神力量,凝聚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合力,带动提升学部事业全局。
高校各基层党组织应切实发挥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应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加强党的领导的首要任务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任务切实抓好,不断丰富红色基因的内涵,不断创新活动形式载体。
(五)创新载体,增强实效性
创新组织生活的内容。在选择内容时,应该做到具体、生动,避免单调、抽象,应克服注重继承而轻创新、注重形式而轻内容、注重动机而轻效果的倾向,努力使党组织生活更具实效性和创新性,实现党组织生活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
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党组织生活要与时俱进,把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融为一体,使活动形式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好地为内容服务。改变传统的宣读式、灌输式,多组织理论研讨会、事迹报告会、讲座等学习形式,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快、辐射广的优势,广泛利用新媒体在网上开辟党建园地。开展走出去实践活动,多组织参观访问、专题调研、救助弱势群体等活动,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扩大活动参与的对象,实行开放式组织生活。根据活动的主题和内容,适度向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外群众开放,或者邀请别的支部党员或党外人士参加,或者几个党支部联合开展活动。
在创新党组织生活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偏向多样性,而忽略政治性。所谓创新党组织生活的多样性,必须以实现政治性目的为旨归,不能因强调组织生活的吸引力而淡化组织生活的政治教育功能。
四、结论及展望
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组织生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提高基层党组织生活的新引力与实效性,有针对性地提出破解对策,是务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又快又好地发展的着力点,高校要扎实有效地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必须做好促进高校发展的六个根本性、全局性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党组织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党内约束和监督。二是以提高制度科学化水平为切入点,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和科学化。三是以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素质为关键点,不断强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四是对党组织生活形式创新、内容丰富,从外在因素提高党员积极性。五是以联系服务师生为落脚点,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六是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增强党员理论修养 。
作者简介
1.张吕(1979年12月出生),男,苗族,大连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干部管理。
2. 刘阅(1984年11月出生),女,满族,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党委组织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