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形势下中专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教育

新形势下中专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教育

作 者:严晓静 (河南省妇女干部学校 450000)

摘   要:作为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适合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中专教育是将学生放于主体位置的教育,其也是中专学生重要的过渡阶段。本文从中专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表现着手,针对中专班级管理中对主体性教育的认识误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中专班级管理中主体性教育模式构建的措施,以供教育参考。
关键词:中专管理;主体性教育

现今,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向多元化趋势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随之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来适应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在当今趋向大众化的教育形势下,虽然接受教育的学生有各个不同层次,但其教育目标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保证学生个体主体性的全面发展。而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中专学生,由于学习较差,常属于被教师遗忘的群体,为此,怎样做好对中专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教育,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专生的心理特征与表现
 1、目标不清晰且缺乏信心
在大部分的中专学生中,由于其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且学习目标不清晰,并在紧迫的社会压力下,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并总以一种弱势群体的地位来被社会定位,这就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具有积极的求知态度,更对未来缺乏信心。
2、自我膨胀,独立张扬
作为独立意识较强的学生人群,中专生特别注重教师对其的评价,且虚荣心很强,并有着极强的表现力,这就使之渴望获得来自他人的认可,为此造成其往往不能对自己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评价,甚至喜欢用张扬的方式来获得他人的关注。
3、感性冲动,自控力差
作为青春时期的中专生,其情绪受外界影响较强,且个性冲动。且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较强的自控力,就使其容易感情用事,做出一些不理性的事情,但事后又后悔不已。
二、中专班级管理中对主体教育的认识误区
随着当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式教育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此,主体性教育便应运而生。但是如何使主体性教育顺利的实施起来,尤其是对中专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实施主体性教育的实践中,怎样克服其所存在的教育误区,保证主体性教育的顺利实施已成为当今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1、误区一: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教育就是班主任不管或少管
一些调查发现,许多中专学校的班主任总是将管理与学生主体性相对立,在班级管理中,认为保证学生主体性地位,教师就应做到对学生尽量少管或不管,甚至实施“无为而治”的管理措施,让学生进行自我的约束。这样一来,就导致班级管理上的松懈,甚至造成学生厌学、离校出走的不良情况的发生。
2、误区二:班级管理者理论素养薄弱,缺乏对自身素质要求的认识
在教育发展中,一直存在关于教育与学生哪个为主体问题的争论。而对教育主体性的这一主张,并不是仅仅针对学生而言的,而是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两点结合起来进行。但是在中专班级管理的主体性教育中,往往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并且班主任也缺乏管理方面的深入认识。其实,中专班级教育管理者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比较广泛,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等都是其所涉及的方面。然而班主任的理论修养不足,就无法满足当代教育的需要。
3、误区三:认为“主体性教育”等同于“主体创新性”
在相关调查中,能够发现在一些中专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将对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等同于主体创新性。而由于主体性教育将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作为其根本目标,因此,其在管理教育中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与发展。而所谓创新性,就是指个体创造新奇而独特的。有着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由此来看,主体性教育并不等同于主体创新性。
三、中专班级管理中主体性教育模式的构建
1、确立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教育理念
以马克思哲学为理论基础,来对班级管理过程中主客体关系进行界定,其主体应是教师与学生。学生是具备主体性的客体,包括有生活自理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学习自主能力等。确立师生双主体地位,不仅能够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使其管理能力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保证其创新性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能够破除教师与学生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并将其转换为互动关系,从而使学生的发展更好的向前迈进。为此,教师应加强对其自身教育素养的提升,从而提高其管理素养。
2、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主体性的遏制是中专学校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对学生话语权的剥夺,使学生墨守成规而无法进行创新性的学校活动。而在主体性的教育中,其以“人本主义”作为基本思想,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从学生出发,与学生交朋友,并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使教师更好地实施班级管理。
3、师生共同参与,建立主体性班级管理机制
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制定出相关的管理计划,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引导学生将自我管理与相关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结合起来。另外,在此之中,教师还对怎样将更多的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的问题作为重点进行考虑,从而保证班级管理主体性机制建立起来。
新形势下中专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教育,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使学生将其主体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而且对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与执行能力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其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针对新形势下中专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教育,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任华丽.分新形势下职业中专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教育[J].中国职工教育,2014/10.
[2]隗峰,马昕,春雨.班级管理中学生主体性的保障问题研究[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4(02).
作者简介:姓名:严晓静;出生年月:1973年5月26日;籍贯:四川成都大邑;性别:女;民族:汉族;职称:讲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