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数学、打下数学基础、初步构建数学思维框架的重要阶段,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根据笔者调查以及相关研究显示,在小学的中高年级阶段,应用题的分析以及求解成为很多学生头疼的问题。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课本为例,简要分析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十分清楚数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数学的学习可以一直延伸到大学,其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小学数学只是学生的起跑线,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数学的重要性便显而易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应用题是重要版块,应用题的解题策略也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仔细分析题意,避免马虎疏漏
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以下几点。每一个应用题所包含的信息全部在题干之中,我们需要对题干中的可用信息进行筛选,选择对于解答问题有用的信息。所以,让学生们掌握仔细审题、有目的审题的技巧,对于其解答应用题至关重要。首先是读题,我们作为数学教学者需要让学生明白仔细审题的重要性,避免所谓的“马虎”现象的发生。另外要明确解题目的,也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应用题的问题要求我们知晓那些量。对于有图形的题目,一定要注意提醒学生捕捉附图中的有用信息,寻找到附图信息与应用题目的关联,便于提升题目的解答准确率。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四则运算那一章的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大生用小棒摆了8个六边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这道应用题考查学生的四则运算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让学生们仔细审题,捕捉其中的有用信息。“8个”“六边形”“正方形”都是必须要用到的信息。通过计算总的小棒数目除以正方形所需小棒数便是正确的解题思路。在进行这道题的讲解时我问同学们,要想得到最后答案,我们要知道什么?学生刚开始面面相觑,之后有学生小声回答,“一共有多少个小棒”,我笑着对其进行了肯定。学生在这道题的错误之处在于马虎了正方形所需的小棒数目,以及对于总数除以所需数就是组成个数的理解。所以,让学生学会捕捉信息,认真审题,才能够顺利解决应用题。
二、联系生活,动手实践
很多时候,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是抽象的,而学生的思维也在这个阶段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迫切需要利用直观的材料,否则对题目的理解有很大的困难。所以,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必要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三角形章节时,学生对于三角形的抽象的底以及高的含义理解模糊,这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寻找三角形。聪明的同学将作业纸沿着对角线撕开,剩下的部分就是三角形。除了夸奖,我还让学生们利用这位同学撕下的三角形做道具,让学生们指出哪里是高,哪里是底,并且让他们用尺子测量他们的长度。同样的,在进行三角形角度的学习时,我同样利用学生们从生活中寻找的道具,让学生们亲身实践,加强学生们对于等腰三角形等的特性认识,理解掌握知识点。在课后练习题中,有一道已知是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底角是70度,求顶角的题目,这道题目我的学生们正答率达到百分之百,可见联系生活,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方法对于学生解决应用题是有明显积极作用的。
三、勤于练习,熟能生巧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笔者认为,在提升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上,也是符合这样的规律的。总结起来,学生面对应用题慌乱、不知所措,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对于各式题型的不熟悉。而通过对应用题的练习,学生可以从同样类型的题目中寻找到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树立学习的信心。当然,练习的强度以及题型的选择还是要靠我们进行筛选,一般要选择代表性强、基础加提升的题目作为练习题材,这样学生在夯实基础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能力,进而掌握解决各类题型的方法。采用题型对比的方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比如,老师可以采用两个这样的题目:(1)甲班24人,比乙班的2倍少2人,问乙班多少人?(2)甲有6颗糖,乙是甲的2倍还少两颗,乙有多少颗?这样的题目在锻炼学生四则运算的同时,更可以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同点以及在解题过程中的表现,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应用题解题方式以及策略是多种多样的,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敏锐捕捉到学生对于知识的盲点在哪里,然后对所出现的问题各个击破。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在保证学生自信心以及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征服数学应用题,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之路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雁.小学生学英语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1(27).
[2]蒋丽丽.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考试周刊,2012(07).
[3] 李雅云.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中的错误分析与对策[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09).
[4]李勇.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析策略研究[J].语数外学习,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