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机械基础》德育式教学方法

浅谈《机械基础》德育式教学方法

作 者:郭 伟 (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 266700)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及相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我们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社会实践机会少;另一方面,本课程概念、名词和原理多、接触面广、内容抽象、实践性强,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效果,借此机会与同行们进行交流探讨。
一、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能使学生产好好学习的愿望。”所以,教师要做到深入钻研教材,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中职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同学和老师的激励和赞扬能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他们实现持续自主学习、提高兴趣的前提条件。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取受。”?实践证明,产生兴趣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讲解相关知识。例如说在学习变速机构时,向同学们介绍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经常用右手拨动右侧的拨杆,根据路况使汽车行驶速度时快时慢,有时还要把车向后倒。告诉学生驾驶员拨动拨杆的操作,是在改变一对齿轮传动比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车轮的转速和转向。使学生感到很新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强有力的催化剂、稳定剂,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变换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听、说、读、写,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上的规律和理论,保持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让他们不断提高注意力,时常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真正掌握一种低耗、高效的学习方法。
二、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情境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而创设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设置情景交融、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受到情境的熏陶和感染,则是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出疑难,让学生去思考,它能使学生具有明显的情感倾向和意志倾向。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或具体事例来创设情境,可活跃课堂气氛,兴奋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棘轮机构时,可以向学生提问:(1)我们在骑自行车时,脚踩自行车踏板向前行驶,而反转踏板时,自行车却为什么不会实现倒车?(2)卷扬机在提升货物之后,尽管机器已经停止工作,但货物却为什么不会下降,而是稳稳地停在空中﹖(3)在电影放映机上的卷片机构,为了适应人们的视觉暂留现象,要求影片作间歇运动,槽轮机构是一种常用的间歇运动机构。它采用四槽槽轮机构,当传动轴带动圆销每转过一周,槽轮相应地转过90°,因此能使影片的画面作短暂的停留。使学生听了以后兴趣盎然。
三、利用多种教学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采用模型教学
《机械基础》教学难点之一是机构。在学习时我们应该以机构的模型导入,让学生首先通过有动感、有颜色和形象逼真的模型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有了感性认识,就降低学生对机构的认识难度。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学习。
2、采用多媒体教学
(1)课件
本学科的很多内容如各种机构的教学,要求有动态的演示,在缺乏模型的情况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形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更容易接受,使学生快乐的学习。
(2)动画演示
我们可以到现场拍摄一些零件的加工过程, 当然也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运动机构进行播放,加深学生对该机构运动特点的理解。例如,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链传动和齿轮传动等。这些机构通过动画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对机构特性的理解,并且可以让学生产生联想,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者直接购买一些相关光盘让学生观看机构在机器中的应用,让学生身临其境、易于理解、掌握。
四、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理解书本知识
本课程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能有机地与日常生活和实际相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学习机构和机器的概念时,学生往往只是死记硬背,结果只能是一知半解。如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自行车是一种机构,摩托车、电瓶车都是一种机器,摩托车、电瓶车能实现能量转换,摩托车能将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电瓶车能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在学习导杆机构时,可以结合农村家庭用的手摇抽水机,来讲解移动导杆机构的工作原理,利用自卸翻斗车自卸货物原理,来学习曲柄摇块机构,利用缝纫机的踏板机构,来讲解曲柄摇杆机构的死点位置。
实践充分证明,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程在中职教育中是十分必要的。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德育式教学方法,学生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更在实践教学中进一步对理论进行了掌握和理解,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用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