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复习教学优化路径
作 者:张 晶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安徽 濉溪 235100)
大
中
小
摘 要:新高考背景下基于新课标的高中数学复习教学的适配性问题,目前的复习存在知识与课标模块不对应、教学方法脱离课标、忽视学生认知差异等问题。本文根据教材特点提出锚定课标建立知识网络、创设符合课标理念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等优化路径,希望提高复习教学的适配性,助力学生适应新高考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为使用该教材的高中数学复习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复习教学;优化路径;新课标
引言
新高考同新课标相互响应,看重数学抽象,逻辑推理这些核心素养的考察,注重知识的应用以及跨模块的融合,传统的复习模式无法连接课标需求,造成学生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等方面存在欠缺,因此探寻按照新课标的复习教学改良路径非常必要。通过分析当下复习同课标需求之间的差别,结合教材模块特性,塑造科学的复习策略,对于改良复习效率具有现实意义,数字化教学大潮来袭之时,这样的探索显得越发迫切。
一、当前高中数学复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体系与课标模块的衔接问题
新高考更加注重高中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然而,部分教师依旧按照传统教学复习模式进行教学复习,未重视课本的课标模块,教师在“数列”这块的教学复习,只注重数列公式推导和运算,加强通项和求和公式的练习,未意识到数列和函数、不等式等模块的联系,导致学生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遇到跨模块的综合题时不知道怎么解题,没有知识迁移能力,不能满足新高考的知识综合运用要求。
(二)教学方法偏离课标理念
新课标提出探究式学习,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自主探究能力,然而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教师采用“题海战术”,在“三角函数”的复习过程中为了快速得到分数,让学生刷题,记住公式,背诵公式套路,忽视了“借助单位圆理解三角函数定义”。学生失去了探究活动,理解知识的本质,学生数学思维被限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偏离了新高考核心素养的要求。
(三)忽视课标倡导的差异化教学
新教材中设置了一些分层内容,是想因材施教,但复习阶段教师为了统一进度采取“一刀切”的教学,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进度,知识漏洞增多,而有能力的学生没有拓展内容,能力提升受限,教学方式打击了学生积极性,又违背新课标理念,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数学素养全面提升。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复习教学优化路径
(一)依据课标构建模块化知识网络体系
根据教材“必修+选择性必修”模块体系,按照课标要求重组复习内容,这对于构建学生完备的数学知识体系具有显著助益。以“函数”为例,把必修第一册的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和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的导数知识进行整合,借助思维导图表现“概念—性质—应用”的逻辑链条,重点体现课标所提到的“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主要数学模型”这一重要观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清晰地理解函数知识之间的关联,从函数的定义出发,去认识它的性质,学习如何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在复习“立体几何”时,按照课标“空间观念”素养的要求,将必修第二册的空间几何体和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的空间向量的内容相串联,让学生从直观到代数的建立一个认知体系,既能帮助学生提升空间想象的能力,又能教会学生如何用向量的工具去解决一些复杂的几何问题,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二)契合课标理念的创新教学方法探索
运用教材提倡的“问题链”教学法,例如复习“数列”就设置梯度问题:“怎样用函数眼光看待等差数列通项?(必修5)”“递推数列和算法框图有何关联?(必修3)”,促使学生跨块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推动学生积极探究不同模块之间的联系,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力和创新意识;利用教材“信息技术应用”栏目资源,借助GeoGebra动态表现函数图象变化,落实课标“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动态演示既显示了函数变化规律又使学生更易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了教学效果。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建模”活动,以必修第一册“函数的应用”设计实际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课标中提到的建模素养。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活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得到应用。?
(三)基于教材内容分层的分层教学实践
根据教材分层设计,对基础层的学生加强必修模块的内容,例如三角函数定义、图象(必修第一册);对提高层的学生增加选择性必修的内容,例如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对拓展层的学生增加“拓广探索”栏目中的开放性问题。这样分层教学可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进步。根据教材分层布置作业,基础层完成课后习题A组,提高层完成课后习题B组,拓展层完成探究与发现中的课题,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课标范围内得到发展。通过分层作业,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及时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和反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的提高数学知识,培养数学素养。
三、结论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数学复习优化,要围绕教材模块体系和课标素养要求,搭建模块化知识网络可加强知识关联,更新教学方式可践行课标理念,分层教学可因材施教,通过对典型例题和变式训练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本质,这些路径可加强复习教学与新高考、新课标的适应性,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未来教育发展中仍需继续加强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复习教学质量再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槐勇.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复习教学路径研究——以“立体几何”复习教学为例[J].高考,2024,(24):151-153.
[2]陈美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路径探究[J].高考,2022,(36):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