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谈谈民办教育的必要性及未来发展采取的对策

谈谈民办教育的必要性及未来发展采取的对策

作 者:牛惜晨 (陕西西京学院 710123)

[摘   要]在我国, 所谓民办教育, 是与公办教育相对而言的, 凡不由国家财政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拨款建立和提供事业经费的各类学校均属此类。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教育面临的迫切问题, 是改变国家对教育事业“包得过多”、政府对办学实体“统得过死”的局面。因此逐步开展教育体制改革: 针对“包得过多”, 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与集资办学; 针对“统得过死”, 逐步下放管理权力, 进而逐步开放社会力量办学的渠道。应运而生的民办教育事业正处于这两方面改革的交汇点。
[关键词] 民办教育 办学形式 股份制学校 发展对策

我国民间办学历史悠久。早在 2500 多年以前,孔子便首创私人聚徒讲学, 推动私立教育的蓬勃发展。建国后由于种种原因, 民办教育曾一度中止。改革开放后, 民办教育再度兴起, 并迅速发展。如今, 民办教育虽在整个教育中所占比例仍不大, 但它使我国的办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初步形成了以公办教育为主体, 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多种学校产权并存的办学体制。
一、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民办教育发展的必要性体现在如下八个方面。一是给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家庭为子女选择优质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是经济体制和社会就业体制改革的需要。二是能够最大限度地积聚全社会的教育资源, 实现教育的超常规发展。三是给部分教育工作者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自身价值开辟了用武之地。四是促进了我国办学体制上的改革, 打破了国家统揽办学的格局。五是在育人方式上进行了改革, 促使各级各类学校向特色化、个性化发展, 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六是部分弥补了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 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七是促进公办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转变育人模式, 树立教育市场服务意识。八是民办教育的发展是符合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
二、民办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对策
( 一) 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所要采取的对策
1. 思想重视。全社会要形成合力来关心支持民办教育。国家鼓励、支持民办教育, 不仅扩大和优化了教育资源, 而且推动了办学体制改革,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民办教育是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 必须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宣传、计划、规划、财政、税务、民政、建设、人事、劳动、市政、社会保障等部门, 都应与教育行政部门通力协作, 为民办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投资办学的企事业、社会团体和个人也要端正办学思想, 充分认识到办学的宗旨是推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责任重大。要加强宣传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参与民办教育的良好局面。
2. 政策扶持。各级政府要帮助民办教育解决
实际困难。民办学校政策是否优惠, 直接关系到民办学校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尽快完善支持民办教育的政策、法规, 将民办教育的发展纳入宏观教育发展规划, 引导各方投资助学, 吸引社会资金办教育; 协调各有关部门帮助民办学校解决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如征地、贷款、收费、纳税、广告等, 保障学校的合法权益, 保护教师的切身利益。要做到对公办民办学校一视同仁, 为民办学校创建良好的宽松的办学环境。
3. 转变职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民办教育服务的力度。要成立民办教育管理机构, 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办法, 继续完善、修订和细化民办教育有关规定; 督促相关部门人员经常深入学校实地开展调研工作, 努力促使其健康规范地发展; 建立民办教育专项基金, 用于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和化解部分民办学校的办学风险;制定民办教育的发展规划, 在摸清教育需求及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 统筹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目标; 定期对民办学校进行监督年审, 对不合格的学校取消办学资格, 保证民办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办学效益。
( 二) 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自身所要采取的对策
1. 统一认识。正确处理学校内部各种目标关系。要有长远规划, 只有把长期利益与目前利益、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结合起来, 民办教育才能发展壮大。要充分挖掘学校办学资源的潜力, 既要节约成本, 又要注意不因投入不足而阻碍教育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有前途, 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 稳定师资。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教师队伍, 是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尊重和关心教师, 杜绝把“炒鱿鱼”作为办学法宝的现象。充分发挥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办学方面比公办学校有较大自主权的优势, 建立先进的用人机制, 奖勤罚懒, 优胜劣汰, 尤其要在吸引和培养中青年教师上狠下工夫, 以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 联合办学。积极开拓学校生存发展空间。民办教育发展的实践证明, 单靠学费一项经济来源是很难有发展的后劲和实力的。办学者要有远见,实行开放办学。首先, 与企业联合, 吸取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办学, 利用企业的经济实力、设备条件、管理人才以及市场销售渠道等优势, 开拓学校生存发展空间, 借势发展自己。其次, 走教育集团化的道路。教育集团在民办教育竞争中优势明显,自我发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强; 各级各类教育形成集团, 同层同类教育联合起来, 与公办教育联手,把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来开发, 扩大规模效益; 第三, 发展校办产业, 走产教结合之路。
4. 规范管理。自觉维护社会形象, 追求特色发展。目前民办学校的内部管理正逐渐向科学化、规范化转变。应聘请真正的教育专家担任校长, 职责权利统一, 全面负责学校的各项工作; 建立一个责权利相统一的工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 形成教育合力; 参照公办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特点的管理制度, 克服体制自生的低效率惯性和惰性依赖。同时,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个性化教学途径, 走特色办学之路, 真正发挥公办教育不可能发挥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纯真. 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查明辉.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选择研究[D].南开大学,2010.
[3]徐琴. 我国民办高校复兴与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D].苏州大学,2003.
[4]徐东. 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07,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