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中国古代医德思想对现代医学生医德教育启示研究

中国古代医德思想对现代医学生医德教育启示研究

作 者:张惊宇 赵琳琳 汪煜楠 李慧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摘   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务工作者的数量逐年增加,而优质的医务人员却相对不足。医学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更要有过硬的临床技能。同时,医生还要具备高尚的医德,能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然而,当前我国医学生医德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因此,探讨如何在中国古代医德思想中汲取精华,寻找现代医学生医德教育之路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传统医学;医德教育;高等教育;古代医德思想
医德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它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日常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度负责、关心病人、尊重病人人格尊严等高尚品质和情操[1]。医德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为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然而,由于医学伦理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加之受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医学模式的影响,高等医学院校在医德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与中西医并重的发展趋势之下,研究中国古代医德思想对现代医学生医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德和医德教育的内涵
(一)医德的定义
医德是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遵循的行为规范,是一种职业道德。医德是医务人员对病人的生命、身体健康及幸福所承担的责任。医德是一种崇高的职业精神,它是评价医疗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衡量医疗队伍整体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尺。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入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对医学人才德、智、体、美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医德教育的定义
医德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而且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一直非常重视医学伦理学教育,并且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医学伦理学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医德教育不仅是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也是医患双方都应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但也存在着学校的医德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学校医德教育与社会实际相脱节;部分学生对医德教育不够重视等。
二、当代医德教育现状
在新时代下,医学院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校应承担起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任务。一些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如《临床医学伦理学》《医院管理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与卫生事业管理》等课程,并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讨论课、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2]。然而,这些课程大多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实践性重视不够。从内容上看,我国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侧重于职业道德层面的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素质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其次,从途径上看,我国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这使得医学生很难将医德融入日常生活中。再次,从实施效果上看,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对医德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医学院校需要进一步完善医德评价体系、规范医务人员医德行为、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总之,我国医学院校应在新时代下应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将传统医德思想融入到医德教育之中。
三、中国古代医德思想研究
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从远古时的巫医、方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从秦汉时的医圣华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葛洪,再到隋唐时的孙思邈,再到宋元明时期的杨上善等一大批名医[3]。他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对中医理论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扁鹊“天人合一”思想、张仲景“辨证论治”思想、华佗“养生益法”思想等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孙思邈提出的“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等医德思想值得借鉴。此外,我国古代还形成了许多其他医德思想与医德观念。如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等思想,孟子的“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思想,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医德思想中非常重要的内容[4]。
四、中国古代医德思想对现代医学生医德教育启示研究
(一)加强学生医德教育,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医学生们在看病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时常会遇到一些医患矛盾,这些现象都会使医学生感到很困惑,很无助。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可以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举办与传统医德思想相关的、形式多样的、生动活泼的医德教育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并能运用于实践,了解当前医患关系状况及其原因,分析当前医患关系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医德教育内涵
高等医学院校要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调查研究、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医疗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高对医疗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的理解[5]。同时,可以把传统医德教育渗透到学校各种传统节日、纪念日等活动中,开展医风医德征文、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医德素养
教师是学生道德素质的主要示范者,教师的素质与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道德。因此,高等医学院校要重视对教师队伍医德素养的培养。高等医学院校要对现有教师进行医德教育培训和医德考评,将医学伦理学作为医学教育者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高等医学院校要重视医学伦理学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有关医学伦理学教学方面的研究,并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等措施,不断提高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水平和医学生的医德素养。
五、讨论
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具备精湛的医术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也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与良好的道德品质。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医德思想与医德观念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它不仅对当时的中医理论体系与临床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现代中医医德理论体系与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付甜甜,李翠云,邵文锦.《大医精诚》中的医德思想内涵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途径和价值[J].卫生职业教育.
[2]张潇,赵敏,王一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研究[J].卫生软科学,2022,36(09):81-84+89.
[3]张艳婉,谭智秀,王超.传统中医义利观与现代医德教育的涵养和深化[J].中国医学人文,2022,8(06):8-11.
[4]李红文,徐汉辉.新时代中医医德教育的困境与反思[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2(05):830-834.
[5]王羿,王玉,石江梅,杨靖妤,李秦稳.中医药文化视阈下的中医药院校医德教育[J].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4(02):97-99.
 
作者简介:
张惊宇(1979-),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工作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