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一节语文课引发的思考 ——感悟《田忌赛马》蕴含的道理

一节语文课引发的思考 ——感悟《田忌赛马》蕴含的道理

作 者:魏志玲 (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初级中学,河北 灵寿 05050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点亮思维的火花,结合实际选择恰当的方法,提升思辨智慧,笑对生活中的困难”。学习了《田忌赛马》一课后,我感慨颇多,细思之下,感悟的道理与大家分享:

一、孙膑在比赛前善于观察、分析,得到了“大家的马脚力都差不多,而且可以分成上中下三等”的结论,这一发现非常重要,如果齐威王的马都非常厉害,都是上等,田忌根本就没有比赛获胜的可能。遇到困难我们先要认真观察、深刻思考,谋略方法比行动更重要。所以,智者都是善于观察、细心分析的人。纵观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如:淝水之战、长勺之战、赤壁之战、空城计......无一不是智者通过观察分析,运用计谋,以谋略取胜。
二、孙膑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敢于打破思维常规,先输后赢。比赛不是为了先赢,谁赢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赢家,这一点很可贵。我们很多人在比赛中都是直奔“赢”这个目的,千方百计想办法不要输,输不起。时刻把想赢的野心挂在脸上,为了赢,不惜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最后落得个惨败下场。殊不知,贪图赢的人,往往欠缺了输的智慧。反观那些敢于输、输得起的人,往往能稳操胜券,更胜一筹。
《输赢》一书中说:“结果不能避免,执着输赢,就是修炼,放弃输赢,也就悟道。”所谓输赢,就是不断重复着过程和目标,从而找到能让自己真正成长的契机。学会输的人,不惧怕困难,不沉湎于失败,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赢得更彻底。不敢输,就不会赢。电影《梅兰芳》中有一句台词:“输,不丢人。怕,才丢人。”人生如一盘棋,只有怕输的人才会输不该输的棋,越怕越输,越输越怕。生活中,千万别让不敢输的心理占了上风。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蝴蝶飞进了一间屋子。时间一久,想飞出去,却找不到来时的路。 只好越飞越高,在屋顶的每个角落里寻觅。可惜,直到耗尽最后一丝力气,也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最终这只蝴蝶饿死在了房间的角落里。但令人遗憾的是,它只要飞得低一些,就可以找到一个敞开的窗户。然而不敢尝试的蝴蝶,直到死亡降临之时, 都不曾试探一二。
做事如此, 做人亦为如此。虽然不怕输的人,结果未必能赢。但怕输,结果就一定会输。“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精明的商家发明的出来的一句广告语,无数血淋淋的事实经验证这个理论是错误的,好多孩子过早地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欲速则不达”,用力太猛。
三、田忌在比赛中能获胜,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田忌欣赏、信任孙膑。作为一个领导者能知人善用,赏识人才,是一个团队能够取胜的重要因素。汉高祖刘邦在总结自己和项羽成败得失时有段很精彩、很耐人寻味的话。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里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一切有远见的领导者,都应当学习刘邦这种聚才并用其所长的领导艺术,努力提高自己的识才能力和善于授权的能力,靠人才打开局面,靠人才搞好工作。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说来容易做到难。新时代下,各类人才并不紧缺,惟独“帅才”难得。千年前韩愈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放在今天仍不失为至理名言。
四、在这节课中田忌取胜的关键人物是孙膑,他除了善于观察分析得出计谋这一点外,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是他敢于献策、大胆献策的勇气。田忌作为齐国的名将,家中的门客众多,孙膑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个。他经历坎坷,受同门师兄庞涓的陷害,受了膑刑,为了保命,装疯卖傻忍辱负重,逃到了齐国。但他非常有才华,有智谋,能抓住帮田忌赢得国君齐威王的机会,大胆说出自己的计策。比赛结果令田忌、齐威王见识到了孙膑的才华,得到田忌的引荐,做了齐威王的军师,在以后的作战指挥中发挥所长,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
“是金子总会发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达尔文小时候曾经被老师认为智商低下,在班里一直考试都是倒数第几,后来还留过级,数学一直很不好。到了初中时,达尔文开始发愤图强,在生物学上有着过人的天分,可惜没有遇到知音,加之学校对生物课也不是很重视,他的才能就这样被埋没了,在班里依然被同学们瞧不起。直到上了大学,在生物课上达尔文提出了许多创新的理论,令老师们大吃一惊。后来,达尔文在生物界不断发展,成为了这个领域的大人物。 
五、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田忌采用孙膑之计,只是将自己参赛的马与国王的马在等级上进行了调整,事物的结构有了变化,就发生了量变,这种量变最终转化为质变,就是以弱胜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的飞跃。大量的朗读,熟读之后才会背诵、记忆的深刻。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纵观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等一大批科学巨匠的成长轨迹,他们都是在科学的道路上不畏艰险、摸爬滚打、孜孜以求的基础上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以上是我在教授完这一课后的心中所想,不足之处还望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