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实践

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实践

作 者:安丛丛 (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牛城学区,河北 灵寿 050500)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有理念和方法,有数学思维和数学目标等多个方面协力才能完成。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探索才能丰富这一教学实践!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搞好有效性教学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数学思维;自主性;适宜
一、紧抓数学学科层面,彰显教学有效性
数学学科并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并不能仅仅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进行引导,让学生建立数学思想,并能够拥有数学化处理问题的能力,达到数学化地思维。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那么该如何在教学中彰显这一本质目标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新课标明确了数学的基本目标,其中除了基本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还包括有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何谓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如何来理解这个概念呢?这是指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思维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这种经验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猜想、验证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而后进行分析、概括、归纳等思维活动,由此建构数学概念,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互相帮扶,让学生之间互相结对子,大家有良好的分工,也能够从中发现对方的优势所在,这样就能够丰富学习小组的活动经验,也给深入展开数学探究做好了铺垫。
(二)把握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
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就某一道题而讲解,讲来讲去,离不开题目的解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得的只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没有得到本质的东西———获得思维方法。数学学科是一门思维的学科,要让学生学得知识,就是要学会运用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为此,教师要从思维形成的角度来展开教学,分析建构概念的思维过程。每一个数学家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总将所有的问题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运用数学化的态度来面对生活。这种态度有有效的,正因为如此才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隐蔽的问题彰显出来从而使之获得解决。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问题,并从中抓住抽象事物的规律,帮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将生活原型建构为数学模型,并积累丰富的表象,将表象进行抽象概括,从而让学生获得抽象思维的方法,提高数学思辨能力,训练数学思维。
二、加强学生参与,实现小学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参与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遵循认知规律,寻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起点,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才能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这就需要从原来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之前教师讲太多,学生不会说的课堂现状。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个模式,小组内合理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长补短,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主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都会给予支持。这种宽容的教学氛围,将给让学生获得独特的课堂体验,由此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差异化教学。像有的学生性格不喜欢表达,尤其是在课堂上不太容易交流自己的想法,这给课堂教学制造了一定的障碍。教学可以采用鼓励和课下谈心的方式,树立他们的信心。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精心组织每一个学习活动,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并将学生的每个意见都总结起来,小组集体论证。这样既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现了数学活动的全员参与性。
三、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教育教学活动是小学生进行学习的关键方式,活动有效地统一了客体和主体,是学生提高认知的直接性渊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当中去。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连加知识的时候,划分成为观察—发现—操作这几个层次。先是要求学生对黑板上的图片进行观察,图片上画了2只大熊猫在吃竹子,然后教师将画着4只熊猫的图片贴到黑板上,它们正在往2只大熊猫的方向走去,最后的时候,教师将画着3只熊猫的图片贴到2只熊猫的后面。要求学生对这个操作过程进行观察和思考,然后提问学生:“这个时候一共是多少只大熊猫在吃竹子呢?”学生能够迅速地说出原先是2只,后来又来了4只,又来了3只,一共是9只大熊猫在吃竹子。教师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设计适宜的问题教学情境
实践证实,教师教授学生新知识应当立足于学生固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为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想,灵活、有效地处理教材知识,积极地开发教学资源,创设适宜的问题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立足于固有的认知基础,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灵活。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如何计算梯形面积的时候,需要明确学生已具备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经验,进而为学生创设下面的问题情境:
(1)你想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计算梯形的面积呢?
(2)想一想怎样的两个梯形可以拼接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呢?因为学生业已具备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够拼接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经验,所以学生在思考和操作之后,能够发现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能够拼接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能够发现梯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1/2,进而能够迅速地获得计算机梯形面积的方法,最终实现了新教学模型的建构,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总之,要想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务必以学生作为核心,认真地设计教学问题,通过自学、探讨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去,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最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