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以体育游戏改善感统失调 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策略分析

以体育游戏改善感统失调 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策略分析

作 者:赵振莹 (常州市新北区春江幼儿园,江苏 常州 213100)

 

 
摘   要:所谓“感觉统合能力”,指的是机体在环境内对自己的感官进行有效利用,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如解释、比较、增强、抑制、统一和联系等),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而“感统失调”指的是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无法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有效的组合而产生的一种缺陷,在幼儿群体中,感统失调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差、做事丢三落四、学习成绩差、调皮任性、冲动或吃饭挑食等。而与常规的理论讲解教学和体育动作示范教学不同,体育游戏与幼儿的身心发育规律相吻合,将其用于对感统失调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改善与提高,将发挥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体育游戏;感统失调;身体协调能力;改善方法
立足不同幼儿感统失调的具体情况和发展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现实需要,幼儿教师需要首先与感统失调幼儿及其家长建立相互信赖、相互协作的亲密联系,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发挥自身的职业素养,以极强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来对待幼儿、组织体育游戏,给予不同幼儿以针对性的训练和帮助。具体来讲,体育游戏的融入对于有效改善幼儿的感统失调现状,使幼儿获得身体协调能力的提高,主要可从以下四个维度展开实践:
一、组织行为训练游戏,促进幼儿动作发展
与正常幼儿不同,身体协调能力缺失的幼儿在行为动作上通常会表现出以下现象:发育迟缓,只能完成单一动作的重复而无法跟紧节拍;喜欢独自完成游戏,不喜欢集体游戏;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出现随意抚摸身边同学头发、衣服等现象;跑步时无法及时完成转弯等动作,甚至会因为身体失衡而摔倒等。针对存在以上行为动作问题的幼儿,教师就可以针对性地组织行为训练游戏,以有效干预发育迟缓幼儿的体育训练,通过规范其行为动作、提升行为能力来实现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二、营造体育游戏场景,激活幼儿持久热情
幼儿的自主意愿和参与热情是有效开展体育游戏、有效发展感统失调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而若想真正激活幼儿对体育游戏的持续性热情,就必须改变以往单纯让幼儿模仿体育动作要领和反复性、机械化练习的教学现状,代之以具象化的体育游戏场景,使幼儿能够在游戏场景与情境中加强对规范动作的掌握,并以持续性的热情与自主性参与到体育游戏中,最终促进感统失调幼儿耐心、专注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以球类体育游戏为例,在教学伊始阶段,教师往往会让幼儿们自主摸索球的各种玩法,而后便是指导学生们反复练习与模仿,所以幼儿们最终会表现出对此类体育教学活动的抵触心理。而倘若将球类运动与体育游戏规则、游戏目标结合,设计趣味性的游戏环节,就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比如,教师在组织“打怪兽”体育游戏时,就可以设计让学生们近距离投球来击打“怪兽”的游戏环节,以增强幼儿的身体反应能力、肌肉瞬时爆发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组织团队竞技体育游戏,使幼儿在团队竞技的过程中获得球类控制能力的增强。整体上来讲,依据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感统综合能力培养情况和体育教学需要来营造必要的游戏场景与情境,可以从外在环境层面有效保障幼儿对体育项目与动作要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掌握,在激活幼儿持续性学习热情的同时,有效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三、巧妙融入游戏音乐,强化幼儿身体节奏
作为体育游戏的重要组成要素,体育音乐能够升华体育游戏本身所承载的意义,也就是能够为幼儿参与和开展体育训练提供必要的节奏支持,同时也能够起到陶冶幼儿情操、愉悦幼儿心理和精神世界的作用。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当幼儿沉溺于音乐节奏,并对音乐节奏加以感知,进而做出相应的身体节奏反应时,也可以使幼儿获得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为此,在开展体育游戏,以提升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完成体育训练任务。
同样以拍球类体育项目为例,教师就可以挑选一些欢快的背景音乐,让幼儿跟随着音乐节拍进行单手拍、双手轮拍、边走边拍等拍球玩法,当加入背景音乐后,幼儿的头脑思维、眼睛、手上的拍球动作和音乐节奏会融为一体,而这个融合过程既是幼儿音乐感知能力的训练过程,又是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过程。
四、完善体育教学评价,营造和谐游戏氛围
在世纪体育游戏过程当中,很多性格内向、自卑的幼儿往往会出现身体动作僵硬、不敢尝试的情况,甚至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嘲笑,使原本不协调的身体动作更加僵硬。所以,教师就需要挖掘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多样化的语言和形式来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秀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从而为体育游戏的开展营造和谐健康的氛围,而也只有体育教师能够正视所有学生个性的差异化,才能保障其平等、自由参与体育教学游戏的权益,才能帮助幼儿克服其在体育学习中的心理与行为障碍,成功推进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对于一个幼儿来讲,以注意力、记忆力、耐力为核心的感统能力是其开展正常学习活动和生活活动的基本能力,随着我国对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体育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通过科学合理、及时有效地开展体育游戏来改善感统失调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将使我国幼儿群体整体体质健康的不断下降趋势得到有效改善。为此,幼儿园和幼儿教师都要提高对体育游戏的重视,通过引入专业的幼儿体育教师、科学合理地选择体育游戏以及渗透“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等途径来干预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状态和表现,使幼儿的专注力、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明.感觉统合器在幼儿体育游戏中的设计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7):156-157. 
[2]张瑾瑜.长沙市城郊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现状及运动干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