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创新方法例谈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创新方法例谈

作 者:潘财富 (乐清市柳市镇第八小学,浙江 温州 325600)


摘   要:“双减”政策的出台,体现出了国家对于学生教育的重视,政策的目的在于减少学生繁重作业和校外补习的压力,致力于减少学生的负担,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和学生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小学时期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能够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对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双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社会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一时期中,小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也表现出了与以往时期的差异。而且随着小学生能够接到接触到的外界信息的增多,也使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只有在学校的教育中提高对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才能够帮助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在正确的观念引导下进行合理的行为,以达到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对于自身今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双减政策的提出,对于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如何在减少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又要提升教学效率,是许多教师都在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我国双减政策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体系下,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将目光集中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这就导致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方向时,都旨在通过多样的方法去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实现多方面满意的目的。在这种过于强调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学模式下,在学校内,教师会为学生布置大量的课业,让学生通过重复大量的练习来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在学校外,家长会根据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为学生报大量的课外辅导班,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旨在抓紧课余时间来提升学生的弱项,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时跟上教师的进度,能获得更优异的成绩。这种教学现状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加剧,不仅要面对学校内繁重的作业压力,还要面对业余时间的补课辅导。这种繁重的学习压力使学生的心理得不到疏导,反而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发布了双减政策,颁布了许多减轻小学生作业负担的相关文件,自政策颁布之后,各地开始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是由于根深蒂固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无论是教师布置作业还是课外报班的现象,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需要引起我国教育部门的进一步重视,通过不断的实践考察和走访,了解实际状况,以便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从而达到真正解放学生双手,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更好的学习,达到更高效的学习目的。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创新方法
(一)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教师所进行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来开展的,要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而不仅学习成绩。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将学生放在首位,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等多个方面。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育人,使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挑战第一次”内容学习时,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可以得知本节的重点在于挑战第一次后学生的内心体验,重点在于体验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教师的侧重点应该是鼓励学生敢于挑战,要拥有不畏艰难,敢于行动的决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根据班上学生性格的特点,鼓励内向的同学敢于大胆的在课上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享受到第1次在课堂上表达的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接受挑战,从而在今后的学习敢于面对挑战,勇往直前。
(二)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情境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兴趣,便于小学生理解,能够实现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去,所以这一方法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运用情境式教学方法,可以快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更快的融入到学习中去,可以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目的。而且随着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教育对于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政治认同以及思维品质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这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社会对于新型人才的要求。
(三)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体系下,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枯燥,其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应对考试。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学模式注定会被摒弃。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教师根据时代教育发展的背景,积极吸取其他先进教师的经验,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完善学生的教学体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比如现代科技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教学内容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便利。
结语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需求,为学生建立合理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其次教师还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达到高效的学习效率,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自身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芝.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J].求知导刊,2021(37):36-37.
[2]陈庆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