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疫情期间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疫情期间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 者:王晓云 (天津天狮学院,天津市 武清区 301700)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属于一种应激性危机社会事件,其来势汹汹,在短期之内对我国上下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整个社会处于全“停”状态,商铺关门、工厂停工,甚至人与人的正常交往一度都受到了限制,一时间全国处于极度恐慌的状态,这使大部分处于学习状态的大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心理阴影。作为学校以及相关组织应当针对这一现象采取措施,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面对疫情,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疫情爆发期间,电视、网络上所播放的每一条关于疫情的信息都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在此过程中,也正由于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种带有恐慌性质的言论也层出不穷,这对于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来说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长期足不出户的生活使学生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基于此,这也就逐渐凸显出在疫情阶段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疫情阶段大学生的心理波动具体表现
在长期的实践调查过程中发现,在疫情阶段大学生的主要心理波动表现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具有强烈的恐慌心理,通常情况下,如果在危机来临时,人本能在心理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惊慌,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情绪崩溃的情况,做出一些缺乏理智的社会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也就是人类心理中的恐慌,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由于这种疾病为第一次爆发,并且在短时间传播速度极快,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再加上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给予快速治疗的方案,这种未知以及死亡所带来了的恐慌充满着大学生的心理,部分学生甚至会出现过度焦虑的现象,比如部分学生会频繁的通过网络来对该种疾病进行搜索,还会过度的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进行关注,或者是当听到关于新冠疫情的报道时会变得更加焦虑等等。
 二是学生会出现疑惧的表现,大多数大学生并不是在本地上学,离家较远,需要乘坐的交通工具都是相对较为密闭的空间,然而新冠病毒的传播中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快速传播的,这也就使部分学生出现疑惧心理,如果自己在乘坐过交通工具之后就会在心中反复的担心自己是否接触过病毒,担心自己在外出后会带回病毒,十分抗拒与他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整个人的神经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
 三是焦虑心理,当人们长期处于一种不确定危险的环境之下就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紧张情绪,也就是在心理学上所说的焦虑,然而当焦虑产生时。该种情绪会对生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植物神经的互动这方面,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自身的焦虑心理,部分学生会出现失眠、胸闷或者是厌食等方面的负面消极表现。
 二、疫情阶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策略
(一)加强疫情的防控宣传
新冠病毒感染性肺炎本身为一场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为了能够对该病毒进行有效的控制,实行开学延长、居家隔离等一系列措施,这样的模式难免会产生一种压迫感,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大学生由于疫情而出现出现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新冠疫情的不了解,再加上受到一些夸大新闻所带了的负面影响,如果想要改善这样的现状,就要加大关于新冠疫情宣传的力度,促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新冠病毒以及现阶段社会的状态,帮助学生消除自身消极心理。作为当地的教育部门与各高校应当积极的利用网络的优势来发布关于新冠病毒感染型肺炎的相关知识与信息,另外最为重要的是要对互联网上存在的造谣以及夸大的信息进行及时的辟谣,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对待新冠病毒感染性肺炎这种新型传染性疾病,对自己的心态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使自身的身心能够处于较为健康积极的状态,提升自身抗压能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对官方信息进行及时的关注,确保信息数据来源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尽可能避免自身形成思维性的恶性循环,应当对自身进行疏导,在意识到自身心理健康状态较为糟糕时应当及时向教师寻求心理疏导。
(二)增强关于爱党与爱国主题的相关教育,燃起大学生对国家的信心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在国家党的领导之下,人民团结一心进行新冠疫情的抗击实践就是最佳爱国主义与爱党的核心教育素材,作为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出该素材的价值与作用,以此为中心设计出一堂具有深远影响力,能够体现爱国与爱党精神的教育实践课程。首先要对疫情期间所发生的感人事迹进行搜索与整理,通过这种方式来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办事效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中的博爱精神进行广泛的传播,以此来向学生们证明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正在努力的奋斗,并不是毫不作为,这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对于国家的信心,无条件的选择相信国家,从而尽可能的打消心中的顾虑。
另外作为政治部门还要动员并且组织大学生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之下与当地居民共同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贡献,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促使学生具有较为浓厚的参与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对防控疫情战斗战胜的信心,表现出现时代的凝聚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三)对生命健康与大爱教育进行加强,提升学生的抵抗能力
在新冠病毒感染性肺炎这场战役中也为广大高校学生敲响了警钟,由于受到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新时代的大学生每天更多的时间放在互联网上,而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放下手机的时间也越来越少,长期以往,大多数学生的身体就会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状态,基于这样的情况,作为高校应当抓住此时良好的时机,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并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从而全方面提升学生的免疫能力。由于在新冠疫情的防控阶段,大多数高校都是采用网课的方式向学生们授课,如果单纯经过网络口头理论说教的模式并不能够达到实现学生健康生活的目的,甚至部分学生在网络课程讲授完成之后,并没有按照要求去进行锻炼,基于这样的现象,高校就要设计出一套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并且有效实现高效率锻炼的课程。一方面可以将游戏融入到教学课程中,实现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此处所指的游戏并不是单纯的课堂游戏,而是要设计出游戏模式的运动小插件,要求学生每天进行运动打卡,其中具有各种关于运动的趣味性模式,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的选择,并且在运动打卡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整个班级其他人员的运动以及打卡情况,以此激发学生的胜负欲望。除了对学生进行生命健康这方面内容的监督与督促之外,还要适当的进行大爱教育,可以就当下最美逆行者主题开展讨论会,此过程学生可以进行自由的讨论对于当下新冠疫情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社会工作者的看法与观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对大爱精神以及奉献精神具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心理抵抗能力。
(四)及时进行人文关怀以及心理疏导
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时间为春节期间,该段时间也是一年之中最为热闹的阶段,原本喜气洋洋的春节变的死气沉沉,原本大学生就缺乏生活阅历,对于这种事情更是头一次,这也就会难免产生一种焦虑心理,对各方面都充斥的担心,基于此,作为高校一定要对该方面提起高度的重视,组织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团队,开展针对于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举例来说可以在学校内微博、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关于疏导心理的文章,向学生传授能够疏导心理问题的相应方式,通过这样的形式促使学生能够在居家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从而在长期居家隔离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较为平和的心态,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心理辅导热线,由教师一对一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特别是正处于疫情爆发较为严重的区域,给予学生关心,教授学生居家隔离以及外出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鼓励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新冠疫情,如果出现了相关问题,应当沉着对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相信国家,相信党。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举国上下都尽出了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习书记曾在谈话中指出我国有信心并且有能力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役,这不仅仅是现代科学与生命健康的战役,同时也是一场持久的心理战役,各高校必须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指挥方针,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避免对学生造成负面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高爽.疫情期间线上教学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0):60-61.
[2]高芳芳.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21,38(03):119-124.
[3]姚方圆.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1):170-171.DOI:10.16871/j.cnki.kjwhb.2021.0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