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始终发挥着重要影响力。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日益稳定、国际竞争趋势日益突出的时代背景下,大力扶植中职院校农业专业发展、全面推进农业相关综合素养型、专业技能型和思维创新型的技术人才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更与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因而,在构建新农村社会发展要求驱动下,全面推动中职农学专业教学进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职;农学专业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当中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学科,农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涉及作物生产、作物病害、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和管理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随着社会竞争局势的日益激烈,农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基础性作用愈发凸显,这也就意味着发展现代农业、培养现代化农业技术人才已经迫在眉睫,而现代化农业技术人才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农业专业基础知识,还需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讲,培养学生在农学专业方面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是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管理或将专业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从而实现生产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其二是在灵活应用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衍生全新的知识;其三是广纳最新的科学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之中。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中职农学专业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提升专业素养,夯实创新教育基础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主导者,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更对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创新与创造能力有限的学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力。因而,通过开展中职农学专业教学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最基本的环节就是要提升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既要能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又要能够以过硬的现代教学设备应用能力和先进的教学思维,来带动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从而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以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中职农学专业教师就需要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专业知识培训或农学相关科研活动,以掌握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最前沿的农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依托信息技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同时也推进了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与中职农学专业创新能力教学的有机融合,并丰富了教学内容,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因而,在开展农学专业创新能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示复杂性的农学专业知识,并以形象化、直观化的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形式展示抽象化、微观化的农业专业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理解与应用。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应用互联网平台查阅、搜集和归纳、整合相关的专业知识,以此来作为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如对我国农业生产与发展的现状,以及与三农问题相关的其他知识,并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资源交互作用。
三、推进实践教学,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实践是理论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检验理论知识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是评估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的重要途径,更是中职农学专业创新能力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学生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并不仅仅局限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在于其应用所掌握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上,倘若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被束缚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对现实的了解,更加无法有效应用所学知识。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开展农业实践活动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多接触现实社会和大自然中的植物、农业作物等,从而使学生获得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比如《植物的成花过程及影响因素》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自己种植一种农作物,并通过遮光实验、减少水分实验等实践内容,分析影响植物成花的主要元素。
四、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校企合作是现阶段中职院校开展专业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核心内容,旨在通过让学生亲临社会职业环境中来感受现实工作氛围,锻炼职业能力。在开展中职农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模式,有助于夯实学生未来工作和学习的坚实基础,同时,为学生由学校学习心态向社会就业心态的转变提供一个稳步过渡期。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知识大多是理论层面或实验层面的内容,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内容在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用于指导社会生产时有极大的概率会陷入教条主义的困境。所以,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可以说是将理论知识现实化,有效缓解理论与现实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而学生在投入校企合作项目中时,可以从基层学习到更多具备实践价值和有效性的经验、技能,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结束语
江泽民主席曾强调,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使命,而中职农学专业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与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内在要求相吻合。因而,在开展中职农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加强专业知识教学和提升自身创新素养的同时,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邹志华.中职农业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以赣州农业学校为例[J].职教论坛,2017(26):67-70.
[2]樊玲玲,王克宝.基于互联网中职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1):65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