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作 者:王 妍 (仙桃市沔阳小学,湖北 仙桃 433000)


摘   要: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教育而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还有助于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将文学性与整体性整合起来,并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为小学生推荐文学性强的儿童文学类读物,以便于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文学资料;有效措施

一、儿童文学概念及特征
(一)儿童文学概念
 儿童文学指的是基于儿童教学目的创作的,适于儿童心理、年龄特点,便于儿童理解、接受的文学类读物。儿童文学可谓文学系统中相对独立的重要组成之一,是由成年人创作的专为3~15/16岁儿童少年学习鉴赏的故事类读物,这类读物更能吸引儿童少年的注意力,并依据阅读儿童年龄特点可以分为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及少年文学这三个类别。
(二)儿童文学特征
(1)趣味性
 儿童文学类读物是基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创作的,语言文字更为生动有趣,不仅贴合小学生的好动天性,还更为符合小学生的审美特点,较强的趣味性更能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
(2)引导性
由成人创作的儿童文学类读物有助于将正确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的渗透给儿童少年,小学生通过对儿童读物的学习不仅能够涉猎更多的知识,还有助于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3)细致化
儿童文学类读物与其他类型的文学读物不同,依据文学体裁类别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儿歌、诗词、故事、寓言、童话、散文、小说、戏剧、文艺这九大类,正是如此细致的体裁分类,使得儿童文学类读物更适于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语文阅读需求。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来源
语文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更侧重于语言方面的教书育人,这种涉及语言的教学科目主要以培养学生语感及语言素养为主。这与新课标强调的语言素养培育目标不谋而合,也更符合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塑造与培养。儿童文学是基于低年龄孩子成长特点创作的文学著作,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文学著作更适于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这类文学著作兼具趣味性和智慧性,更容易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达到语言素养培育的教学目的。儿童文学类著作由于更为契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同时更符合小学生的审美理解,因此成为了小学语文课本最主要的内容来源。
(二)儿童文学为语文教学效果改善提供途径
小学语文课堂有助于小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塑造,但是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更为直观,大多依靠想象联想将两个事物联系起来,因此相对而言表述较为直观的儿童文学类读物更适于这种感性的思考方式。小学生由于年龄少小、心智单纯,他们很难理解蕴含深层次内涵的文学作品,而儿童文学类读物是将文字语言以角色转变的直观方式表述出来,这更有助于语文教师优化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效果。儿童文学类读物大多篇幅短小、故事性强,更容易吸引到小学生的注意力,搭配语文教师独具感染力的朗诵,也能够轻松的将小学生的思绪引入读物故事中。儿童文学类读物不仅能够为角色扮演与模仿提供素材,还能作为学生写作的基础素材,以此潜移默化的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
(三)儿童文学为学生知识框架构建夯实基础
小学生日常能够接触到的人、事、物相对而言极为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的培育。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其获取词汇、语句的来源相对匮乏,其中儿童文学类读物正好能够为小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夯实基础。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教学,让学生通过文字联想感受儿童文学的独特魅力,并初步构建审美雏形、丰富自我语言储备。儿童文学类读物大多选择的是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文章著作更适于联想教学,因此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通过学习理解,小学生也会逐渐掌握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也能融入到后面的作文写作中。除此之外,儿童文学类读物中展现的真善美,同样有助于小学生价值观念的养成,儿童文学读物的创作者也会将正确的价值观念以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小学生。
三、合理利用儿童文学资源的有效措施
(一)注重文学性与整体性
调查发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儿童文学类文章的时候会着重讲解生字、生词的涵义或者是分析主题思想,而不是从文章展现的文学特性入手,并忽视了这类文章所呈现的整体特性。这种教育方式虽然能够让小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字词要求,但是却无法让其深刻的感悟到所学文章的文学性与整体性。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生字词及主题思想的同时还需要着重讲解词句段落所蕴含的美感已经,以此让小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韵律没。为了更好的将文学性与整体性联系起来,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背景渲染出独特意境,并以纯正的语音、清晰的吐字,将学生的思绪带入语言文字中,以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文学素养。
(二)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
小学生因其所处年龄特点,很难长时间的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物上,这势必会增加日常教学难度。为了能够充分调度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可以根据儿童文学类文章特点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例如借助多媒体设备以音频、视频的形式将儿童文学类文章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学到的内容;通过小组朗诵、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儿童文学类文章的日常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推荐文学性强的读物
语文课本上推荐的文学读物有时候并不能满足小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此时就需要语文教师筛选出一些相对而言通俗易懂且寓意美好的儿童文学以供阅读。为了更好的契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提供的阅读清单需要以充沛的想象力和幽默的语言为主,以便让更多的小学生接受。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有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经常会被诸多因素干扰,这不利于学生课外知识的涉猎,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受到优秀文学的熏陶,语文教师有责任再次剔除筛选出文学性强的课外服务,例如《三毛流浪记》、《丁丁历险记》、《小布头奇遇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参考文献
[1]肖红. 在儿童文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初探[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1):107-109.
[2]丁明秀.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现状及成因探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1):3-6
[3]翟亚妃.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J]. 亚太教育,2019(2):70.
作者简介:
王妍,女,1981年12月2日,湖北仙桃,本科,教育,中一,仙桃市沔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