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化诗入文 提高写作水平 ——三明市初中“壮腰”工程研究专项课题《初中生生活写作素材积累的研究》
作 者: 邱友旺
(福建省将乐县教育督导评估研究中心,福建 353300)
大
中
小
摘 要:本文在三明市初中“壮腰”工程专项课题《初中生生活写作素材积累的研究》(课题号ZXKTC-1976)研究的基础上提炼成文,从“化诗入文”的方式与方法、谋篇与运用、辅导与训练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指导学生从教材和课外书籍中积累并汲取古典诗词里面的丰富营养,从而提高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素材积累;化诗入文
在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仍是个薄弱环节。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怕写厌写,感到无话可说,内容干瘪,思路狭窄,语言平淡无味,作文缺少一份真情。2019年三明市初中“壮腰”工程研究专项课题《初中生生活写作素材积累的研究》由我担任课题负责人,本课题研究旨在指导学生掌握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平时注重积累作文素材,对提高写作水平而言,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古典诗词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学生作文特别是考试作文,虽然不可能字字珠玑,但若能从古典诗词中积累并汲取营养,化诗入文,让作文语言“诗意地栖居”,不失为一条练就“出彩”作文的“终南捷径”。
一、化诗入文的方式与方法
化诗入文,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写作中恰当、灵活地运用古诗文,将古典诗词中的词句、典故、意境等自然地化入文中,为我所用。其方式方法主要有“引用”“化用”“仿用”等三种。
1. 引用:把古诗句穿插引入作文中。其常用的表达式有:(1)多个名句+议论。例如:潇洒是一种得意的心态,好比“一日看尽长安花”;潇洒是一种豪迈的激情,恰似“醉卧沙场君莫笑”;潇洒是一种无畏的勇气,所谓“我自横刀向天笑”。(2)多个名人+多个名句名事+议论。例如:文天祥告诉我,当你跌落人生低谷时,没关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苏轼告诉我,当你内心充满阴霾时,无所谓,“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李白告诉我,当你满心惆怅时,笑一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一个名人+多个名句名事+议论。例如:读着“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忆起“露华新月春风度,车如流水马如龙”……我捕捉到了李后主的悲伤,以及无数水色江南的美丽所在。
2. 化用:就是把一句古诗词里的部分词语和自己的语言结合成完整的一句话,然后穿插到自己的文中去。也就是把古诗名句加工成自己的语言,达到浑然天成、不着痕迹、言有尽而韵无穷的功效。比如,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和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化用如下:春风桃李,花开灿烂,一阵繁华过后,谁会在秋雨中等待梧桐叶落?铺满残花的路上,谁又在黄昏独自数着点点滴滴的细雨。通过化用,很好地表达了繁华过后的寂寥之情。当然,古诗词里的词句不仅可以化用,古诗词里的典故、意境也可以化用。(1)利用与诗词相关的历史人物或诗词故事进行故事新编,紧扣话题,突现主题。比如,佳作《我是真的懂你》,作者以梦游者的身份,跨越时空域限分别“拜会”了李白和屈原,最后点题: “遥想当年,小人谗言,君主昏庸,造成了疏圣贤,亲小人,造成了圣上的错误认识,也造成了李白、屈原等的悲惨命运”。(2)将古典诗词中的意境自然地化入文中,为我所用。比如,化用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入文:薄薄的雾上来了,天空渐渐泛青,发白。守望了一夜的月亮似乎也累了,在云中走走停停。小村中的几座茅屋,就沐浴着淡淡的月光,静卧在弯弯的小河边。远处隐隐约约的几声鸡鸣,伴着几声狗叫,更衬出这乡村的宁静。在这宁静中,新的一天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3. 仿用:模仿古诗的语言和结构,写出自己需要的内容。比如:“前不见青山,后不见绿水,念天地之污染,独怆然而涕下” “清明时节沙纷纷,路上行人满面尘。借问青山何处有,学童遥指盆景中”,仿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和杜牧《清明》的句式,对环境污染进行辛辣的讽刺,机智幽默,发人深思。
二、化诗入文的谋篇与运用
1.以诗句为题。妙用古诗词作为文章的标题,不仅语言精美、含义深刻,而且能够给读者焕然一新的感觉。例如作文标题《此时无声胜有声》,引用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的诗句;《风雨任平生》,化用了苏轼的《定风波》中的诗句“一蓑烟雨任平生” ;《忙兮忙兮奈若何》,仿用了西楚霸王项羽的《垓下歌》中的诗句“虞兮虞兮奈若何”。
2.以诗句作记。引用古诗词中一些富有哲理的诗句作为文章的题记,不仅导引全文,而且情味绵长,使文章锦上添花。例如佳作《闲话山水》的题记:“山,沉稳,敦厚;水,灵动,聪慧。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此题记抓住题目中的“山”和“水”,并注释它们内涵,给读者以明晰的理解,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以诗句开篇。文章开头妙引诗句,能够起到 “群龙之首”的作用,让文章更有感染力,还可以增强文采,引人入胜。例如佳作《与你为邻》中的开头:那是我一直在寻觅着一种意境,一恍然见到的灯火阑珊处的身影。似乎是醉酒李白眯着惺忪的双眼大吼“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万丈;又好像白乐天笔下“回眸一笑百媚生,后宫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般袅娜多情;或者又是易安的那丝丝离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无奈薄凉。该文开篇不俗,诗词信手拈来,连续引用了李白的《将进酒》、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及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诗词佳句,语言精辟,诗意灵动,能让人立刻感觉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4.以诗句结尾。在作文中以古典诗词来结尾,能够升华主题,收到画龙点睛的表达效果。例如佳作《照海倚天》的结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此文的结尾分别引用了李白的《将进酒》、郭沫若的《咏乾陵》和文章所咏主人公曾国藩的诗句,不仅点明了中心、升华了主题,同时使文章“言尽而意犹”,令人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5.以诗句议论。在议论文中引用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充当论据来支撑中心论点,不仅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也能美化文章的语言,使其诗意盎然。例如: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以此直接表述幸福是什么,既观点鲜明又不失文采。
6. 以诗句抒情。在文中引用诗句抒情,不仅能直抒胸臆,而且使文章在情感表达上丰富且细腻,高人一筹。例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是啊,如果你不立志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不善于学习身边的人或者身边的事,你将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文中引用诗句发出感慨,表达从小立志勤学的重要性。
三、化诗入文的辅导与训练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相应的辅导计划并进行训练。通过积累、梳理、训练、激发四个环节的循环运用,不断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1.积累。狠抓课内诗词。每次上课前检查学生的背诵和默写情况,争取让学生将初高中的必背篇目全部拿下。积累课外诗词。课内诗词过关后,积累课外诗词,让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建议学生不妨从《孟子》、《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唐宋八大家散文选》、《唐诗鉴赏词典》、《宋词鉴赏词典》、《古文观止》等优秀的作品中积累自己喜欢的诗词和名言警句,这样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可以丰富写作的语言,提高写作的含金量。书读得多了,语言自然会如“万斛泉水,汩汩而出”。下笔时笔端就会“大珠小珠落玉盘”了。
2.梳理。在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梳理一下有关诗词的资料,对其进行分门别类。例如读书、思乡、友情……。积累与梳理可同步进行。
3.训练。(1)鉴赏训练。每次上课时花约十分钟时间进行诗词鉴赏训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诗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也能让学生积累到宝贵的作文素材,为写作助一臂之力。(2)仿写训练。课堂上进行适当的诗词仿写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引用表达式,如前述的“多个名句+议论,多个名人+多个名句名事+议论,一个名人+多个名句名事+议论”等,有了这些固定的表达式,便能熟能生巧地运用诗词材料了。(3)片断训练。每周布置稍有难度的作文片断训练,要求学生化用诗词。(4)读写训练。鼓励学生平时多阅读,多写日记。经常的读和写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所积累的诗词。
4.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这个重要;教师自身练笔,努力引导学生写作,这个也非常重要。教师以身作则,讲课时有意识地引用古诗词,以提亮自己的教学语言,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耳濡目染,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能彰显出教师的语言功底和课堂魅力。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对教师更加信服,才会让学生更加喜欢上语文课,从而收到更显著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化诗入文,可以言我所不能言,丰富作文的文化底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指导学生从教材和课外书籍中汲取古诗词里面丰富的营养,让学生借鉴古典诗词的优秀之处, “他山之石” ,为我所用,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三明市初中“壮腰”工程研究专项课题《初中生生活写作素材积累的研究》(课题号ZXKTC-1976)
[2]zhilifang《梅花香自苦寒来,作文美从诗词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