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探究幼儿园区域活动生活化的途径

探究幼儿园区域活动生活化的途径

作 者:许倩玉 (厦门市祥店幼儿园,福建 361000)

 摘   要:幼儿园是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幼儿需要在这里培养很多优良的习惯,所以幼儿园能否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直接影响了孩子的一生。区域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环节,它可以让孩子尽情地玩耍,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幼儿们充满快乐感。但是当下,也有很多的问题存在于区域活动这一环节中,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提高幼儿园教育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呢?本文就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区域活动;生活化教育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教育方针的指引和指导下,各个幼儿园的区域游戏活动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指导中,依据幼儿的实际成长状况和幼儿园的实际环境,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构建和活动材料的投放,将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不仅便于幼儿接受,还能使其在自由、自主、自选的游戏参与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和生活经验的积累,真正践行“玩中学”这一幼儿教育理念。基于此,本文作者便立足于自身教学经验,就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生活化教育践行相关研究,以期能够为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推力。
一、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
区域活动是以快乐以及满足作为目的,以操作以及参与作为途径的一种注重幼儿自主性学习的活动。幼儿能够在区域活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区域活动对于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区域活动有利于帮助幼儿获得愉悦的情绪。区域活动的开展遵从自由以及开放的原则。我们要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自主活动的探索空间,借助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地探索与发现,达到幼儿满足自我、增强自信的目的。这种成功的体验,让幼儿在不知不觉间既收获了知识和经验,又收获了快乐与满足,能够促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区域活动的探索之中。其次,区域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当前,家长的溺爱幼儿的现象非常普遍,容易造成幼儿比较自我、严重缺失团结协作的意识。区域活动给幼儿创造了相互协商帮助、团结合作的机会,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合作带来的成就感以及愉悦感,加强了幼儿之间的人际交流,从而为幼儿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最后,区域活动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幼儿由于年龄的原因,对于周围的一切生活都充满了好奇。区域游戏可以为幼儿营造丰富的生活情境,让幼儿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丰富幼儿的体验,比如超市售货员、清洁工、爸爸妈妈、医生护士等。幼儿在模拟的区域活动情境中,通过你来我往,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由此可见,区域游戏对于幼儿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致力打造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让其真正成为幼儿成长的摇篮。
二、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现状
(一)区域游戏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许多幼儿园本身招收的幼儿数量较多,加之教师、资金等方面短缺,所以购进的区域游戏教育资源数量有限,因而能够分到每个幼儿手中的学具数量就更少,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一些区域互动游戏时,孩子们时有争抢,玩得也不够尽兴。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更新不及时
区域游戏材料是幼儿高质量参与区域游戏所必备的物质条件,但是就目前的研究和调查发现,部分幼儿园存在游戏材料更新不及时,或者准备不充分的现象,以致于长时间的单一游戏材料,很容易消磨幼儿对区域游戏的参与热情,并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成长需求和兴趣爱好都会有一定地变化,得不到及时更新的游戏材料,不仅不再符合幼儿的发育特点,还限制了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质量。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生活化的途径措施
(一)合理选择材料并指导幼儿活动
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教师在做游戏时,应把教学知识蕴含在游戏中,让幼儿寓教于乐,在玩乐中学到知识。幼儿活动的内容和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为了开发幼儿的智商,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幼儿教师应多使用开放性的材料,顾名思义,开放性材料具有多种组合形式,具有开放的特点,而封闭式材料,使用方法固定,有统一的标准。开放式材料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而进行自由的组合、自由的操作,任意改造,没有一定结构性的游戏材料。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多投放一些开放式材料,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而教师只进行一个大体的细节规划,让幼儿自主发挥,不用涉及具体的游戏规则,让幼儿自己去创造。对于封闭式材料,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性质,把封闭性材料转变为开放式材料,例如,熟悉的识字卡片,在识字任务完成后,用过的卡片也就失去了意义,但如果用这些卡片上的字编成故事,看哪个幼儿编的合理,谁的故事趣味性更强,谁的词汇量掌握的更丰富,那么谁就获胜。因为卡片游戏具有了输赢的不确定性,而幼儿又有争强好胜的特性,所以幼儿为了赢得比赛而不断的进行努力尝试,既锻炼了幼儿的思维发散,也培养了其坚持不懈的精神。幼儿的教育离不开游戏,游戏自然也离不开材料,材料来源于生活,家长和教师应鼓励幼儿在自己的活动领域内去寻找幼儿感兴趣的材料例如,各种废弃的饮料瓶、树枝、鹅卵石,用幼儿自己收集的材料制作成想要的玩具,也可以把收集到的材料摆放到区角内。例如,幼儿可以把各种饮料瓶放到超市里,让这些材料成为超市里亮眼的商品。让幼儿全程参与到游戏中,满足幼儿表现自我的想法,从游戏中学到应掌握的各种知识。综上所述,开发幼儿最好的材料是开放性材料,如果是封闭性材料,就应该设计具有竞争性的游戏规则,把封闭式材料转变为开放式材料。
(二)投放游戏化、生活化的活动材料
游戏材料是开展区域活动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是实现幼儿学习以及创造的桥梁。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是通过与活动材料的互动来实现经验和知识的建构。由此可见,给幼儿科学地提供操作材料,是我们高效开展区域活动最为基本的保障。《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明确强调:“要为幼儿选择一些易操作、多变化且功能多的玩具材料或是废旧材料。”教师在为幼儿选择活动材料时,要注重游戏化以及生活化这两个关键点,一定要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求以及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材料。例如,在开展娃娃家的区域游戏中,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小推车、碗、勺、盆、毛巾、锅、油、盐、蔬菜、水果等。在开展超市区域游戏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饮料瓶、牛奶盒或是包装盒,以及一些书、本、笔等。在开展理发店的区域游戏时,教师则给幼儿提供洗发水、毛巾、理发围布、吹风机以及安全剪刀等。在开展音乐区域游戏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投放一些奶粉桶、各种瓶子、竹筒以及筷子等。在开展角色扮演的区域游戏时,教师则准备录音机、服装、饰品、电话机,或是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道具等。总之,这些材料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甚至是随手可得的。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还能保障游戏顺利、高效地开展。
(三)生活化材料在幼儿感受环保生活中的应用
区域游戏中有很多都需要幼儿游戏以后进行玩具整理,传统整理方案都是集中在一个特定的箱子或袋子里面,一旦丢失就会放弃此类游戏内容,这种游戏设计理念不符合节约环保要求。因此在区域游戏设计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二次利用,将其作为收纳盒等功能,起到玩具整理的作用,如幼儿教师在积木类的区域游戏中可以设计一个快递盒子作为收纳盒,鼓励幼儿将家中的快递盒、鞋盒等制作成一个自己的收纳盒,在积木游戏完成以后要将所有的积木都放回收纳盒当中,既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收纳习惯,也让幼儿了解了废物利用的思想。将快递盒子、鞋盒当成收纳盒子应用的行为通常会让幼儿从区域游戏活动转化为幼儿生活、家庭生活的一种行为,部分家长反馈家中的玩具以前都是杂乱的,自从幼儿学习了将不用的盒子变成自己喜欢的收纳盒,幼儿家中的玩具也变得整齐了很多。
结束语
综上所知,如果要实现幼儿区域活动生活化的教学目的,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并认真实践活动情境的创设,在设计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该应重视区域活动创设,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还应该采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合理设计活动内容与科学投放器材方法,帮助幼儿更有效地进行区域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区域活动对于幼儿自主性以及主动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幼儿积累知识和经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树立团结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幼儿教师要致力于设计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让游戏与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努力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巧玲.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47-148.
[2] 姚甫霞.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12):19.
[3]熊晓韵.让材料成为幼儿积极参与美术区域活动的驱动力——谈幼儿园大班美术区域活动中材料的动态性投放策略[J].才智,2018(13):94.
[4] 郑雪红.让幼儿活动区游戏走向生活化[J].黑河教育,2018(03):74-75.
[5] 陆晓旦.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生活化和自主化的探索[J].成才之路,2017(10):74.
[6] 王崇丽.幼儿园区域活动:问题及发展趋势[J].教育现代化,2016,3(35):3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