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作 者:赵维海
(铜仁市万山区仁山学校,贵州 554200)
大
中
小
摘 要:小学数学具备逻辑性及抽象性特点,而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如果教师还在运用以往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那么不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效率。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将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以及小学数学逻辑性及抽象性特点之间的矛盾化解,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到知识,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本文主要分析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动手操作;小学数学;应用
引言
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在发展的阶段,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动手操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运用动手操作从实践到认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一、充分挖掘教材操作素材,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动手操作,将动手操作的作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那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的操作素材,精心选择合理具有操作价值的内容来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针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适合开展动手操作,也并不是要每一节课都要开展动手操作,通常情况下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建立在教材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例如,对于一些较为容易混淆以及概念的基础教学来说,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动手操作活动,而针对于空间概念教学内容来说,如立体图形以及平面图形,这种情况下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合理地安排动手操作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事先准备好教学用具,然后引导学生把相关材料带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准备才能够确保动手操作顺利进行。另外,在挖掘教材操作素材之后,教师一定要注重根据操作素材合理地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动手操作活动不仅仅要能够使得学生更好接受,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这种情况下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及操作热情,并且还具备适合性特点,以此能够使得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收获。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于较为简单的动手操作活动教师一定要放开,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而针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动手操作活动来说,教师应注重引导或者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这种情况下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二、新课导入展开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如果将动作以及思维之间的联系分离,那么思维就不会获得更好的发展,这句话就能够充分说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一直以来,新课导入环节都是学生展开思维的关键环节,只有在这个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才能够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进行知识的学习,同时才能够促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环节中开展动手操作,调动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进而营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具有圆因素的物品,然后在新课导入环节中让学生拿出这些物品进行仔细观察研究,与此同时为学生分发一个圆形纸片,组织学生针对圆形纸片进行折叠,在折叠之后引导学生表达出在折叠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怎么样折叠,圆形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中心一点”这一现象,最后教师进行新知识教学。
三、提出具有探究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动手进行操作实践
小学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思维性、创新思维性和探究思维性于一体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只有进行合理的思考和正确的实践,小学生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中蕴藏的内涵,他们也能更加合理高效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高度重视数学思想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领悟数学知识的真谛,加深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的印象,让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能够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实践操作,帮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寻找答案、理解知识。比如:在进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小学生提出“面截体”的数学问题: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从不同的位置、按不同的角度截下去,正方体的面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仅仅依靠空间的想象,小学生常常无法正确地得出答案,此时,教师可以给小学生提供一些形状为正方体的橡皮,引导小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用尺子去截橡皮。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橡皮面数的变化,他们能够对相关的数学问题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他们的数学动手操作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高效的教学和训练能够让小学生意识到动手操作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性,促使他们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实践。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小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组织相关的教学和训练,为小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场所和条件,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真正的提高小学数学知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学强.借助动手操作提升数学素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64.
[2]马桂霞.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重要性[J].中国农村教育,2020(19):5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