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探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的自主学习策略与研究

探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的自主学习策略与研究

作 者:秦泗韶 (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山中学,江苏 连云港 222100)


摘   要:初中数学教育创新的发展,让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组织自主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应教学改革的需求,开发更多的自主学习策略。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改革;自主学习;探究 

前言
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一直被忽略。重视当代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实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用自主学习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让数学学科在教育大环境下得以优化。
一、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应用自主学习策略的起点。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将自己定位为课堂主体。学生永远在课堂中被动地配合,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活动,影响着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形成。缺乏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其自主学习能力难以提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做好课堂导入以及课堂活动的设计工作。在实际课堂中,更要明确自己的主导者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在课堂中更加自由地学习。
培养自主学习意识,需要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发现数学,时时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的将数学知识渗入到自己的头脑中,生活中。从而形成自主思考的习惯,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知识去解决问题。像在讲解“从问题到方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分析生活中能够遇见的问题。发现了数量关系,能够描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是从问题到方程这一课的学习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天平,引导学生发现现象,思考问题。像“天平的左盘中有两个相同的小球和一个质量为1克的小球,右盘中有一个5克的砝码。怎样描述天平平衡时所表示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便是学生要思考的问题。如若这样的现象难以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将天平换作生活中购物所用的秤,将小球换做物品,将砝码换成秤砣。用不同的方式去替代数学问题中的各项条件,促进学生的生活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激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探究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另外一个生活现象,“篮球联赛规则规定胜一场得2分,负1场得1分,某篮球队赛了12场,共得20分。如果设该篮球队胜了x场,根据等量关系可以列出什么样的方程?”根据上一个问题的自主分析,学生能够找到一些思路并尝试解决另外一个生活问题。用这样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意识,有助于自主学习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二、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积极创新。将自己的学习能力展示出来,开展个性化学习。利用课堂时间和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安排自主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以全新的视角融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数学学习力量,也可以在自己探究过程中找到新的方向,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从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根据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规律。给他们设计有效的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去观察,去实验。积极分析和猜想,努力归类和类比。通过有效的方式成为自主探究学习者。  
像在讲解“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和识别内错角、同旁内角。了解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相等。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多种方式发展空间观念,提高个人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探究直线平行条件的内容,组织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平行直线,去分析它们平行的特征,获得相关内容。以案例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了解两种角的概念,并能够在图形中寻找这两种角。鼓励学生将了解直线平行条件和识别内错角、同旁内角,作为自主探究目标。结合教师所准备好的学习材料,去分析,去对比,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
三、培养自主学习思维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有根本性的促进作用。在初中阶段,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还应当了解学习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将这些数学思想转变成为个人日常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指导因素。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高度概括之后而产生的关于数学内容的本质认识,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有指导性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在课堂中有意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实际案例,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形象的生活现象结合在一起。
借助实际事例去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成为具有探究意识,探究能力,探究方法和思维的人。像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个校办工厂,购进了5立方米的木材,厂长决定构成方桌销售。已知一张方桌由1个桌面和4个桌腿做成。经试验发现,一立方米木材可以做成50张桌面或者300个桌腿。问工厂能做多少张方桌?”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并将这些条件与二元一次方程的特性结合在一起,决定将谁设成未知数,怎样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在分析与思考中,学生的探究行为得以落实,数学学习思维得以发展。有效学习后,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用数学知识思考问题,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利用自主学习策略组织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品质的完善以及学习心理的积极化。通过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探究中思索,在思索中探究,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高效化,避免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朱成兵.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2):84.
[2]陈东梅.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J].中外交流,2019,(3):143.
[3]吴波涛.如何构建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课堂[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12):140.
[4]徐爱明.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8,(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