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论如何构建初中政治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浅论如何构建初中政治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作 者:尔古伍合 (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民族中学 616750)


摘   要: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这一理念。诚然,脱离生活的教育是无法立足的,而没有了教育的生活也将是黯淡无光。本文笔者以初中政治课堂为切入点,探索如何有效地架起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意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策略;生活化

初中的政治主要呈现的是理论性知识,而初中又作为学生接触政治的初始阶段,必定要夯实基础。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纯理论的知识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寻求初中政治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就势在必行。
一、构建初中政治课堂与生活联系的意义
新课改也提出要将生活实际作为教学的前提,课堂不能脱离生活,只存在于理论高度,要切实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化元素到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中。构建初中政治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就是要将生活实际和教学活动相结合,尤为重要的是把学生的生活实际贯穿到政治课堂教学中去。一改往日枯燥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中感悟生活,进而让知识变得灵动易学,把课堂塑造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获得发展的过程,从而使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光彩。
二、构建政治课堂与生活联系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设计生活化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堂,注重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突出解题要点。这样的课堂学生并没有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要想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瞄准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结点,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寻找与课本中的知识相关联的学生熟悉的场景。譬如在教学初一第一课《珍惜新起点》时,学生从各个小学升到初中,彼此之间还不熟悉。此时教师若是照本宣科,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取得的教学效果肯定不尽如人意。笔者在教学《新学校,新同学》这一节内容时,先展示新学校各个角落,各式建筑的照片,以小组竞赛的模式说出照片中呈现的地方具体是哪一处。既加快了学生对校园的了解,又加深了学生之间的熟悉程度。在此基础之上,学生之间可以交流来到新学校的感受,说说在新学校发生的趣事或是糗事,畅谈自己的学习目标、未来理想。为创建新的集体奠定基础,学生融入了新环境,更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许多学生之所以在政治课堂感到空洞无聊,是因为课本理论空洞,所举案例皆是任长霞、焦裕禄、杨利伟等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着极大距离的榜样人物。导致这些榜样人物渐渐沦为应试的文字,并没有转化为学生的精神力量。现在是网络时代,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遵循源于教材,却不囿于教材的法则,结合网络中的社会热点案例进行教学,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在教学《诚信做人到永远》一课时,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所给出的案例,当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与学生一起分享身边诚信的人和事。学生列举发生在自己身上或是自己看到的有关诚信的事情,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身边不诚信的事,进行比较学习,凸显诚信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教师通过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以身边讲诚信的人为榜样,产生心灵共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走上正面积极的社会道路。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
传统的教学过程以灌输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要求课堂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主动探求上。教师不再处于课堂主导地位,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建立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再现或创设生活情境。比如在教学《严也是一种爱》时,教师可以将课堂营造成一个小舞台,学生以小品或舞台剧的形式表演出平时自己所感受到的“严厉的爱”,寓生活原型于教学过程中。在这样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能体会父母长辈严厉的爱,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课堂形式多样化
形式服务于内容,恰当的表现形式会使内容更加生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难点之一就是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引起学生共鸣。多媒体技术能丰富教学手段,扩充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为了使初中政治课堂中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直观,教师就要借助现代化技术制作具有一定艺术性的课件。还要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有助于学生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有效构建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教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节内容时,学生从文本中只能得到少量的信息,无法理解“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概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不同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风俗的相关视频,促使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民族的民族风情。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可以借鉴时下热门的香港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何为“统一”。当然任何形式归根结底都是由内容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五)课后作业实践化
教育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要落实初中政治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衔接,就要鼓励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逐渐摒弃传统的刷题模式,多融入一些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比如在学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后,可以让学生课后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或自己动手做一份少数民族的传统美食。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作业摆脱形式主义,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
结语
初中政治是树立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石。构建初中政治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把生活引入到课堂之中,再把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学生既能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乐趣,又充分发挥了政治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们每一位政治教师都紧紧抓住机会,为祖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探析[J].陈祖锡.报刊荟萃. 2017(07).
[2]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甘维青.中国校外教育.2015(12).
[3]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李芹.课程教育研究. 2014(23).
[4]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王兴宇.学周刊. 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