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考

作 者:刘丽丽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环山小学,山东 威海 264400)

摘   要: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接受新的教学思想,根据核心素养目标去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需要教师关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数学学科的内涵,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利用全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获得多项学习技能,形成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能力;情境

前言
教育事业的改革,让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极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数学学科教育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关注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学习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将思维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纳入到教学目标中去,探究全新的教学模式。
一、整合教学内容,培养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要关注教学内容,全面了解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织。这样才能让课堂中内容的呈现方式,与学生所期待的知识接触方式相符合。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将课本视为教学内容权威来源,也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限制在了教材中。影响了学生数学知识面的拓展,更限制了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开拓、学习方法的丰富和学习经历的增多。转变教学内容组织理念,积极利用多种资源促成教学目标实现,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
核心素养的提高,标志着综合素养水平的提高。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具有学科特性,还应当与生活和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借助数学课本中的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社会的发展,关注价值观,关注文化。像在讲解对称知识时,小学数学课本中将对称知识与民俗节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民俗节内容,认识对称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将更多的课外资源引入到课堂中来,带领学生在丰富的资源引导下,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用操作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其核心素养水平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再加上课堂中大量的操作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会得以提升。准备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着眼于教材内容,确定基本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情感。接下来,结合这些目标,将课外与民俗相关的与对称知识相关的内容引入到课堂来。像春节时会用到的窗花,中国特色的皮影,学生语文课本中会接触到的民俗现象,都能够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辅助性资源。积极开发教学资源,让学生透过数学课本走进数学世界,通过数学学习了解生活,了解社会,有助于其核心素养水平的快速提升。
二、丰富教学方式,培养核心素养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各项能力。在小学阶段,讲授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创新的学习方法,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提升。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组织教学。创设真实、形象、生动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性。目前来看,教育工作者并没有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做出统一的规定。但其内涵的复杂性,是毋庸置疑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其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突破讲授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以参与、思考、分析的方式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认识到个人数学学习的价值。像在讲解简易方程知识时,学生已经充分掌握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已经会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教师可以从教材中的信息窗模块入手,让学生了解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的数量变化情况等。像在展示野生大熊猫和人工养殖大熊猫的数量时,教师给学生配上丰富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或者展示一个时长较短的纪录片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解决与大熊猫相关的数学问题。在情境中,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每一个数据的实际意义,发现不同数据之间的关系,建立等式,根据具体问题去设置未知数,列出包含未知数的方程,学生的认知与学习过程顺其自然,学习成果更好。
三、创新评价手段,培养核心素养
课堂评价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利用试卷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传统的评价方式具有的优势是,学生能够提起注意力关注自己的错误,教师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学生知识体系上的欠缺。但这种评价方式不关注学生的能力,只重视学生知识掌握量,没有办法客观有效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在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了解教学评价对于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学生要得到的是能力的全方位提升,而不是学业成绩的提升或降低,也不是为了最终被划成三六九等。
选择全新的过程性评价手段,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结合在一起,给予学生全方位评价,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核心素养形成来讲具有更强的实际意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学生档案的建立,将学生最初的数学学习状态、学习基础、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表现,以量化的方式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随时记录学生的闪光点与缺陷,在学期考核时,将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表现作为最终考试结果的一部分,纳入到评分体系之中。有助于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关注自身的学习行为,改变学习习惯,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个人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利用自己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促进教学成果的圆满化。当学生具有核心素养发展意识,并逐渐变得更好之时,数学教育工作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参考文献
[1]杨生成.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在简约教学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19,(42):106.
[2]薛香礼.探讨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J].商情,2018,(52):217.
[3]王婧璇.核心素养理念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7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