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小学 低年级识字课“五步识字法”基本模式

小学 低年级识字课“五步识字法”基本模式

作 者:马凤秋 (吉林长春农安师范附属小学,吉林 长春 130200)

 问题提出: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新课程对语文识字教学明确指出“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的书写”,识字教学要体现教学的特点,做到音、形、义相结合,要改进识字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查字典的习惯。因此,我们探索了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
概念界定: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为:校正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指导书写——总结提升 。
流程图:
    
实施步骤及策略:
一、校正字音
每个汉字都有一个或几个读音。识字教学首先从读准字音开始,应指导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 ,为整体阅读做好铺垫。而且对于生字,学生往往先入为主,有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生字,如果一开始得不到及时订正,一旦给学生留下错误的印象,以后纠正起来就很困难。所以应扎扎实实地把好识字的第一关——读音关,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通常可安排这样几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预习时,让学生把生字、生词在文中圈出来,并把生字表中的拼音标在文中,以强化学生对生字读音的第一印象。
2.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对于较难的课文,第一步一般可安排范读引路,而把自读作为第二步)。
3.把生字连词用卡片、投影、电脑等手段单独突现出来,检查订正。
4.指名读课文或同位、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检查字音,及时发现问题,纠错改错。
这样一环紧扣一环,对容易出现问题的读音如轻声音节、多音字及其他易读错的音节,及时强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目的就是:面向全体,踏踏实实走好识字的第一步——读准字音。
二、掌握字形
字形教学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难点,教会学生识记字形的方法是字形教学的关键。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应根据儿童掌握字形的认知特点,按照汉字的构成规律进行,使学生变机械识字为意义识字,扎扎实实把好识字的第二关——字形关。
1.充分信任学生,指导小组合作识字
小组合作识字就是学生自主识字的充分体现。当然小组合作 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首先确定合作小组的组长,在学习小组中能起领头作用;然后,小组内积极而有序地合作学习,发现生字规律和特点,把自己的发现所得汇报给小组同学,让人人说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学生在其乐融融中又快又准地记住了生字的字形。在小组内合作进行字形的学习,一般有两种形式:A、小组长一一点字,组员举手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B、组长将生字卡片一一分给组员,组员就分给自己的字分析字形,组内交流,其他同学若有不同意见可举手发言。
2.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教师从“教”到“教会”再到“不教”,学生从“学” 到“学会”再到“会学”。“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分解法”、“组合法”、“形近字”、“编故事”、“猜谜语”、“找朋友”、 “象形”、“会意”、“联系生活实际”、“造句”等多种方法在学生中运用得轻车熟路。踏踏实实走好识字教学的第二关——字形关
三、理解字义
这一环节要将学文与识字两项任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随文理解字义。随文理解字义就是边学文,边识字,边指导学生朗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自然流畅,并更有利于课文的理解。把多种方法理解字义,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起来,既轻松有效,又连贯紧凑。
根据不同课文,可采用不同的学文思路,但要做到:
1.在语言环境中了解字义,一定要在学生明白字义的基础上进行扩词训练。要注意的是,教师对每个生字的学习侧重点要做到心中有数, 
2.读懂课文,明白课文的意思,重点词语,尤其是带有生字的词语的意思,要让学生理解。 
3.朗读课文,低年级的课文,可以引导学生用表情、动作等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表达出来,
4.语感、语言训练,根据课文中蕴涵的语言训练点进行如造句、仿写、续编等等的语言训练。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上面所说的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并不是把汉字的音、形、义割舍开来,这三个环节还是立足于整体识字,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四、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写字要一看二说三写,先观察后交流再动笔写,从而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获得写字的能力和方法,学会写字。具体操作如下:
1.看。学生仔细观察汉字,了解汉字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情况,想一想写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字的规律,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说。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尤其交流写时应注意什么,并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规范表达汉字的相关名称,或肯定,或强调,或纠正,与学生一同发现汉字的特点,为写夯实基础。
3.写。学生首先试写一、两个,再与其他(如教材、同桌写的字、老师范写的字)进行比较,发现异同,知道自己哪里写得好,哪里还有不足;最后练写。教师要充分发挥范写的作用,范写应在学生“说”之后;范字的选择应典型,重点是难字和易错字;一边范写,一边强调关键处,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关注写字卫生,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总结提升
这一环节要有新颖性、简约性、针对性和发展性,既起到梳理知识、承前启后的作用,也起到画龙点睛、升华知识、发展智能的作用。要根据教师本身的特点和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课型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形式。  因此,作为点睛之笔,课堂小结切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