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师课前情绪调节探析
作 者:李鹤鸣
(广东省茂名市福华小学 525000)
大
中
小
摘 要:目前,教师在上课前的情绪调节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很多老师不重视自己上课前的情绪状态;受一些教学理念的支配不能合理恰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教师课前的情绪调节的方法不一,主要有表情仪表的调整变化;情绪的明确化;转移注意;寻求帮助提醒;气氛烘托;反思与阅读。 关键词:教师情绪;课前;情绪调节
天有阴晴雨雪,人有喜怒哀乐,作为生命个体的教师也不免受到各种情绪的困扰,但作为育人工作的教师职业又要求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从事教学工作,即对教师有职业情感上的要求和期待。一个有职业使命感,热爱教学事业的教师也会对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为自己的专业发展筑起情感的基石,他一定不是一个冷若冰霜的教师,他一定会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为自己的教学做好充足的情感准备,至少在朝这方面努力。
情绪作为人的心理动机力量总是与人的生命相生相伴,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总少不了它的影子并与人的生理机制和思维机制协调发挥作用,对人的认知、思维、情感等产生种种影响。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从情感对行为的动力作用来看,肯定的情感一般起“増力”作用,促使人们积极行动,提高活动效率;否定的情感更多地产生“减力”作用,使人的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妨碍活动顺利完成。
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学习和精神生活的引导者和主要影响者之一,其上课前的情绪状态对课堂教学活动有直接的影响,或促进或干扰教学活动。所以教师上课前不仅要有知识上的准备,还应该做好积极的情绪上的准备,及时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以饱满的精神和愉快的心态进入角色。
一、教师上课前情绪调节中的问题
(一)教学准备中教师不重视上课前的情绪状态
每个教师的教学理念都不一样,对一堂课的评价也不一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位教师的教学准备的内容与方法。有些教师认为上课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只要自己把要讲的知识讲明白、学生学会就是一堂好课。这样的教师往往忽视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丰富的教学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自然,这些教师在教学准备中就忽视了自己的情感准备,不会想到要主动地在上课前调节自己的情绪,往往把个人的课前情绪带入课堂,有很强的随意性。如果正碰上自己在上课前因为一些个人私事而生气或焦虑时,没有进行及时的调节的话,课堂上就会因为一点点对学生不满的小事而被点燃,甚至会酿成教学事故,这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情感陶冶和人格塑造。
(二)教师在上课前不能恰当地调节情绪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的情绪代表着感情性反应过程,个体的情绪反应需要与生活条件的变化协调一致,这就需要个体经常进行情绪的调节以适应生活环境。作为有丰富感情的教师,其教学对象是感情丰富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情感尤为重要,教师在上课前的情绪调节正是教师对教育感情重视的主要表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上课前重视并恰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以适应课堂教学环境。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知道在上课前情绪调节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如何排解自己的消极情绪,使自己精神饱满地走进课堂。情绪调节策略知识的欠缺导致教师不能及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这与教师的个人修养和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固有的教学经验和理念有很大关系。
二、教师课前情绪调节策略
(一)表情仪表调整变化
面部表情是内在情绪的显示器,通过调整人的面部表情可以调整内在情绪,这一假设已经在心理学研究中有系统的论证,而且在实际生活中早有运用。伊扎德和汤姆金斯就认为面部表情行为是情绪体验的激活器,通过情绪外显表情可以强化情绪;反之,抑制外显表情会削弱不良情绪。同样,教师的穿着打扮和外在仪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教师内在气质人格的显示器,两者也是相互影响的,通过注重得体的仪表,长时间来可以让自己的内在气质人格发生微妙的变化。全国优秀教师李镇西说过:“当注重仪表成为习惯……洁净与优雅融入你的气质,改变你的容貌。”[2]教师可以通过照镜子这一简单的方法恰当地调整自己的表情仪表。教师可以在办公桌上为自己配备一面小镜子,这面镜子是教师专门用来在上课前反映自己的面部表情。无论自己当天的情绪如何,都不防对着镜子刻意地微笑并自我欣赏,笑脸当然比愁眉苦脸好看的多,这样长时间坚持下来,微笑就会“长”在脸上,一些紧张焦虑等不良就会慢慢淡化,使自己的心态更加从容淡定。
(二)让情绪明确化
教师在上课前可以通过让自己的不良情绪明确化的方式来合理调整情绪。教师在上课前如果心情糟糕,情绪不好,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是自己当前的情绪明确化,使引起该情绪的事件明确化,使自己对该事件的认知明确化,从而改变认知调节情绪。(1)写出来。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把自己当时的情绪用一些词表达出来(可参照Plutchik的情绪三维模式图)如:悲哀、犹豫、难过。然后写出引起这些情绪的具体事件如:天气不好、与家人吵架。之后,再写出自己对这些事件的认识:天气不好让人心情沉闷;与家人吵架是他们的错。通过写出来弄明白自己当前情绪的来龙去脉。(2)问问题。《成功教师教育策略》里的一些针对教师情绪的问题值得借鉴。1.识别你正在感受到的情绪,你知道原因吗?2.知道你的感觉与你所思考的东西及言行之间的关系吗?3.你的感觉如何影响到你的表现?通过问这些问题可以让老师更加明确自己的情绪状态及所带来的后果,意识到不良情绪真正源头是自己的认识,而且会对课堂教学带来严重后果。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教师也可以让自己的头脑更加清醒,更理性地看待事件,使其不影响自己的身心和工作。(3)交流。如果教师还不能自我排解上课前的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不妨与同事进行沟通交流,当一些情绪表达出来了之后就不会那么的强烈了,多听取别人的看法与认识,是自己情绪宣泄和调整的好方法。
(三)转移注意
转移注意是指教师在上课前如果情绪不好可暂时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以此来削弱或调解不良情绪。从心理学上讲,它一方面终止了不良刺激的作用,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新的活动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情绪体验的目的,即教师可以通过改变环境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来转移对自己不良情绪的注意。另外,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小爱好带到学校中来,作为忙碌工作的调味剂。比如在办公室养盆自己喜爱的花,整理物品,做做小运动等。上课前情绪不好时不妨让自己沉浸其中一会儿,不仅可以发展兴趣爱好,还是调节情绪的好时机。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带着不好的情绪去上课,时间久了修身养性,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人格修养。
(四)反思与阅读
教师只有不断地自我学习,才能不断地汲取有关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不断地塑造自己的人格修养,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坚持写反思日记,每天阅读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更好地管理情绪的好方法。反思日记中不仅要记录描述一天教学的情况,重要的是自己对一天教学的感想及情感情绪变化的记录反思。让课前的情绪状态及调整成为反思日记的一部分,并在实践中不断地练习和调节。“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在反思中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在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同时完成自身发展、心灵净化、境界升华。”(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建立自己的图书室,每月至少读三本书:关于心理学的,关于教育学的,关于所教学科的。通过阅读“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是通往心灵的捷径。”读书明智,智随情兴,情因智善,大量的阅读会成为一种潜在的和会默的知识潜隐在思想里,改变着人的认知,塑造者人的心灵。教师只有多写反思日记多读书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重视自己的情绪,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上课前的情绪才能够自动地轻松地得到调整,全身心地投入教学。
总之,教师上课前的情绪状态就像是一张晴雨表,反映着教师的喜怒哀乐,无形中左右着教师上课时的精神状态,对课堂教学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通过掌握大量相关策略性知识,采用恰当的方法调节好上课前的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焦晓骏.教师的智慧[M].福州:福州教育,2007:5-9.
[3]苏?考利.初为人师[M].宋旸,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索迪.成功教师的教育策略[M].杨秀治,谢艳红,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7.
[5]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6]焦丽敏.论教师的情绪管理[D].长沙:湖南大学,2008.
[7]郁芯.教学情绪的影响因素及调节方法[J].教育研究,2007,25(19):4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