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策略之我见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策略之我见

作 者:周 健 (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 726300)

 摘   要:高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也是一门知识点较为抽象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总结出好的学习方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需要挖掘更多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比如被广大教师广泛推崇的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就问题合作探究,然后总结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由此可见,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十分关键了,往往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们教师必须严谨待之,仔细研究学生和教材,因材施教,提出更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下文笔者重点就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设计;课堂教学;思维发展
前言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科学的设计问题至关重要。 
一、联系实际,设计问题——激发兴趣
  传统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纯知识的教学,教学者为了使自己讲得清、讲得多,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强加于学生,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处理已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和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就必须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例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实际情景:输送带送物、刹车滑行、跳水运动、小孩滑滑梯、荡千秋、亮度可调的台灯等。将这些真实的实际情景设计成对应的物理问题,如:摩擦力问题、匀减速问题、竖直上抛问题、斜面动力学问题、单摆问题、电路调压问题等,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物理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寻找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二、遵循认知规律,优化问题设计——培养创新思维 
  为了使设计的问题更能有效地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面发展。问题设计既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也要具体明确,避免问题大而无当,内涵外延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
首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应在"元认知级",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问题设计又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即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其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思维。
三、把握原则,科学设计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要遵循适合原则。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分析学情是教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认真做好学情分析,使教学工作具有针对性,准确确立教学目的,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是要注重问题原则。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问题意识,在理解教材的关键之处,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之处设置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其次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是要符合适时原则。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适时而问。教师设计问题的深度难易要适中,速度的快慢要得宜,广度的大小要恰当,量度的多少要相应,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四是要有渐进原则。教师的问题设置还应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师循其“序”而问,使学生课堂思维活动富有节奏感和逻辑性。 
小结
一言蔽之,好的问题应该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发展,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当然,好的问题也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基础之上的,更必须是符合生活实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只有科学设计课堂提问,才能高效运用课堂几十分钟,达到有限时间内高效教学的目的,也才能够从根本上优化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杨逢春.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18年12期.
[2]浅析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 戴惠琛.当代教研论丛 2018年12期.
[3]探析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 赵守斌.新课程(下) 201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