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等教育改革与卓越人才创新关系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高等教育改革与卓越人才创新关系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作 者:龙庆欢 张岭江 杨红 尹梦垒 (重庆邮电大学 400065)

龙庆欢   张岭江   杨红   尹梦垒

摘   要:随着重庆经济高速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不错的进步,但是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高等教育改革可以促进优秀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重庆社会的进步。创新人才和高等教育的培养相得益彰。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卓越人才创新

1、重庆市高等教育现存问题分析
近年来,重庆经济高速发展,重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之一,经济发展领跑全国,增量超过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重庆高等教育在原来的基础上越发前进,但面临的形式依旧严峻,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
1. 重庆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不足。重庆市高等院校进入2018年中国校友会大学综合实力排名百强的学校仅有重庆大学(第31名)和西南大学(第37名),仅有这2所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的行列。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已经提升到中国世界知名和一流大学的行列,与其他城市甚至川西,陕西省相比。重庆市百强高校数量较少,代表性不强,社会影响力不够,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校还不够多。[1]
2.重庆高校高层次人才较少,重庆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不足,资金缺乏。高层次人才不能引进,不能留下,优质学生的短缺长期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2016年重庆市高校师生比为1:9.43,重庆市高校专任教师规模需要扩大,特别是高层次的专家级教师还很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后劲不足。[1]
3. 高等教育投资效率不高。而在人力资源的投入不足,带来了教师质量和数量不高的问题,导致学生的质量不高。[3]
4. 重庆市高等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重庆的高校数量少,很难吸引到其他地区的高校的人才。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其中武汉有7所,成都有4所,西安有6所。而重庆只有两所,教育资源无法与旁边的省份相比较,且差距较大。
5.重庆市高校中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存在同质化。 接受“高职教育”的创新人才倾向“专业”,“实用”,是高科技复合类型的人才。在技术适用性,技术创新能力这方面更胜一筹;“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是理论的深化。
最初,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是有质的区别的但是又取长补短,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和教育培训模式方面普通高等教育相类似。许多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希望升级到本科课程。拥有硕士学位,你可以培养硕士学位,当你想要的时候,你将实现博士学位的突破。招募博士生并最终建立自己的研究型大学。从长远来看,它必将形成一个“千所学校”。[8]
2、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可以促进国家繁荣昌盛,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为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结合,在重庆市城市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重庆高等教育改革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社会人才。目前,促进重庆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有以下影响:
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有利于解决现阶段重庆市发展问题。目前,重庆市教育过程中矛盾和问题十分突出,例如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师管理,职称评估等。行政管理模式依然存在。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必将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全面推进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将有助于解决重庆的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大众创业与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实践证明,创新是综合改革的动力,而改革能够为创新提供较完善的社会基础和制度基础。对于重庆来说,大学拥有不可替代的智力资源优势和创新的重要力量源泉。传统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激发和释放。而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有助于重庆高校迅速释放创新活力,推动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5]
3、高等教育与卓越人才创新的关系
1.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中之重
教学过程中,学生受到教师的指导,可以通过掌握知识,学习基本的概括方法,培养自己的认知能力,发现自身潜在的创新能力。因此,要培养大批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先实施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才能拥有丰富知识储备。[7]
2.借助优秀的卓越人才,我们可以更好地实施和普及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促进了卓越人才的创新,卓越人才将更好地促进重庆市高等教育的实施和普及。创新型人才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基于这些能力,创新型人才能够对高等教育改革做出贡献,指出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总之,卓越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依靠高等教育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与创新的实现,二者相辅相成。我们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育目的不断改革,才能真正实现为社会培养卓越创新人才的目标。以“工匠手工艺”的精神培养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4]
参考文献
[1]刘丽伟.重庆市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现状、问题及策略[J].高教论坛,2018(10):75-77.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06):273.
[3]任毅,高聪聪.基于DEA模型的重庆市高等教育投入与产出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7(61):69-76.
[4]王晓博.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关系[J].办公室业务,2016(16):154-155.
[5]王建华.重启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05):1-10.
[6]黄邦道,陈萱.重庆市高校办学同质化的现状及原因剖析[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3(05):87-90,77.
[7]郑艳,李曙光.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系探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1,13(04):104-106.
[8]梁志,赵祥刚.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解析及其内涵的厘定[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1):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