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与法治》课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
作 者:冯 丽 张文利
(河南省济源市沁园中学,河南 济源 459000)
大
中
小
摘 要:公共参与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培育,在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进而使其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学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育现状,提出了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培育途径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与人间的交往逐渐增多,公共领域也逐渐增加。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对日益复杂的环境,他们往往不知所措,面对诱惑可能出现价值观错位和行为方式混乱的状况.中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主要体现在公德意识、公益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育现状
现在大部分初中生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非常关注,如人大代表的选举、医患关系等等。有些初中生的公共参与意识较高,他们认为是社会中的一员,有权利和义务对当前的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也有很多初中生认为只是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与自己无关,就可以忽略不管。作为社会中的一名成员这种想法当然是错误的,但是也从侧面上反映出有些初中生的公共参与意识较低。有些初中生虽然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分析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更不会对这类事件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表现出初中生在参与公共事务时参与认识和参与能力不足,而且也缺乏秩序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随着城中村改造、农村改造等工程的推进,许多人在利益面前思想发生巨大的改变。有些人面对诱惑忽略了精神方面的追求,对子女的教育也不重视,忽略了对他们的引导,使得学生的成长受到了影响。
二、 《道德与法治》课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
1.模拟“两会”“听证会”体验参与过程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是培育学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亲自参与、切身感受,体验情感、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公共参与核心素养。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参与“两会”或者“听证会”,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在选择听证会的主题时要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关系其切身利益的主题,并在上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如在进行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关于核定普通高中学费收费标准的听证会这一素材,给学生创设听证会的教学情境,同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他们感受听证会的完整过程。通过让学生参与听证会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利用模拟听证会、两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活动让他们体验到人民当家作主,同时理解国家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与我们每个人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模拟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他们熟练会议流程和注意事项。 在模拟的过程中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体会完整的过程。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借助生活和案例来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在进行教学时,为了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热点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剖析,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认真思考解决问题来培育他们的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网络热议的“老年人跌倒该不该扶”的问题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表演和观看的同时分析讨论各类现象的成因,以及这些行为在社会上的影响。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获得启示,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通过活动强化学生的公共参与核心素养,促进他们公共参与能力的提高。
社会调查是一项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求实态度的活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公共参与核心素养。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研究报告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针对当地的某个现实问题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时,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就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在确定选题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性的指导,引导他们查阅相关的文献,引导他们关注服务公共事务,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再如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访问调查,让学生扮演校园小记者,对学校的学生进行随机采访,在完成采访后让他们写出心得体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核心素养,促进法制教学目标的实现。
结语
公共参与意识是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重要目标。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要重视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在教学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感受,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育他们的公共参与意识和核心素养,进而促进他们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雪静.基于学生公共参与意识培养的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8,(8):26-27.
[2]谢小健.公共参与意识下的道德与法治 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中学课程资源,2018,(3):8-9.
[3]单锦仪.浅谈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培育农村初中生公共参与素养[J].赤子,2018,(2):244.
[4]曾雪莲.聚焦公共参与核心素养 创设体验式情境——以"我与集体共成长"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1):76-77.
[5]赵丽娜.体验式教学在培育学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中的运用[J].职业,2018,(29):64-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