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952年,美国学者哈里斯提出了语篇概念之后,多个国家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不同学者对于语篇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有一个相同点就是,语篇理论重视文章的衔接,句子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可以将作者的意思得到完整的表达。语篇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真正的理解了英语这门语言,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成绩。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活动;语篇分析;设计
语篇分析理论是将语篇中的整体包括其结构、内涵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在语篇分析的过程中,更深层次的去解读和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语篇进行理解和记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从整体上对语篇进行分析,并且对文章作者和写作背景进行探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篇内容。通过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真正的理解文章,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将语篇整体进行掌握之后,对语篇词汇和句子等进行分析,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对阅读整体进行把控,显著提高阅读效果。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不断要求加强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让学生掌握词汇、语法等知识,真正的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语篇分析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之间存在某种关联性,当对语篇进行分析的时候,也是对环境中语言关联性的分析。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语篇分析的角度分为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两种。
(一)宏观角度。宏观角度重视语篇整体,从语篇的题材、模式、结构、中心思想等分析作者的观点和目的。从微观角度主要是对词语、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时间衔接、地点衔接、语法衔接等进行分析,重点是对细节进行理解和推测。两个角度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篇,真正的了解语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采访、日常记录等多种类型,其中,语法训练、完形填空等,都属于语篇分析宏观角度的范围。记叙文类型中,主要是进行叙事,其中有时间、人物、事件经过等,叙述的方式为顺叙、倒叙和插叙,其中,在对人物进行描写的过程中会写到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等等,同时也会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描述;而说明文重点是对某个事物进行说明和讲解,通过举例子、打比方等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更好的理解事物;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件事或者某个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进行论证。结构严谨、准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要让学生理解常见的语篇类型,让学生可以准确判断出语篇的类型,在阅读中减少理解上的误差,更好的对语篇进行理解;
(二)微观角度。衔接是语篇分析微观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篇章中词语和词语、词语和句子、句子和句子之间关联的衔接方式基本分为五种。
1.指称。指称分为三种,即代词,名词性指示代词和具有比较含义的词,三种代词通常用来表明句子中或者句子之间的衔接关系。
2.替代。在写文章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文章用词的重复和枯燥,通常采用衔接词来代替前文当中的内容,替代词同样分为三种。第一是名词性代词,第二是动词性代词;第三是代替之前文章中出现的短句。
3.省略。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通过省略对语言进行简化,减少词语的重复,省略词同样分为了三种。一种是省略前文中的名词。一种为省略前文中的动词;第三种省略之前文章中的分句,称之为分词性省略。
4.连接。当两个句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时,可以通过衔接词,将两句话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分为增补型、转折型、因果型和时间型。
5.词汇衔接。在语篇当中,有一部分词汇有着相同的含义、或者是近义词,可以通过词汇之间衔接展示文章中的某些关系。在语篇当中,衔接是很常见的,而且文章中使用的衔接方式多样,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语篇。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掌握每一种衔接方式,从文章的微观出发,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语篇分析活动的具体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教材中有很多长语篇,有时会让学生望而却步。教师用可视化的方式,把文本与语篇转换成为可视化的图表、图形和图像等,以使语言得以输出后可以继续产出。简单地说,信息转换方式是文本文字到图形图像的转换,用图形可视化的方式表达较复杂的教学信息。这样做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长篇文本简短化、繁冗文字可视化,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不同层次的解读。
下面结合人教版Module 7 Unit 5 Traveling abroad里的这篇文章为例,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阅读语篇,来具体阐述上述语篇分析阅读设计的操作方法。
(一)宏观角度
1.文本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Module 7 Unit 5 Traveling abroad,单元话题是环游世界。本课记叙文的形式,以第三人称介绍 Xie Lei在伦敦留学的生活;包括对学习的一般介绍;遇到的困难;寄宿家庭共处的好处;并且逐渐习惯了西方大学的学习方式。
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Xie Lei的视角,对伦敦的留学生活的优劣分析有了简单的感知,对频度副词也有了一定量的使用,初步具备在阅读中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然而对英语篇章的理解还处于较低水平,学生对文本的逻辑思维、赏析能力都有待提高。因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是本课重点内容之一。
3.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复述课文,了解相关话题的写作结构,并可以简单描写学校生活并在描写中正确运用频度副词。
(二)微观角度
1.阅读教学过程:带着相关问题进入阅读
(1)Why is she doing a preparation course first?
(2)Why did Xie Lei feel like a child when she first arrived in England?
(3)Which two types of people have helped Xie Lei most since she came to England?
(4)Why has Xie Lei decided to join a few clubs?
2.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本中所表达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获取文本的主要信息,二是理解文本主要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快速阅读,获取文本的主要信息:
Xie Lei, a Chinese girl, is studying in a foreign country——London.
3.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快速阅读,获取文本的主要信息:
(1)Xie Lei 的基本信息和学校活动,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2)分段细读,并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本并找出寄宿家庭和导师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帮助了Xie Lei,以及Xie Lei在学业和生活上的困难,为后续的讨论写作做准备。
4.进一步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和价值取向,他(她)想传递什么意图,解析语篇特征和语言特征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信息,也有利于他们学习和模仿作者谋篇布局的思路和写作手法,最终能够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注意到,文章有几处地方是直接引用了Xie Lei的原话,特别是关于中西方学术差别的讲述,作者几乎整一段都是引用了Xie Lei的原话,这样做是因为这是一篇新闻报道,用被采访者的原话,可以使报道更加真实和可信,并且,她在采访中笑着娓娓道来初到国外的艰辛,可以让人对她的坚强和豁达更加感同身受。
5. 英语阅读需要读者的语言参与、文化参与和情感参与。读者运用语言知识去解读作者的写作内容,充分理解文章的细节信息之后,理清文章脉络和框架,获得写作策略。例如,在XieLei在讲述西方的学术要求时,我们引导学生先分析其具体要求是什么,做学问的过程有哪些,并比较中西方的学术要求的差别,从而让学生更让好地了解西方的学术要求,为他们将来出国留学做好准备。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学习,找出中西方学术差别,进一步理解西方的学术要求,为后续的写作输出做好准备。
6.读后的迁移和运用,即利用所读信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读完该文章后对学生有什么影响。
在我们决定出国旅游之前,我们应该考虑什么?
Travel abroad: Make plans, Money, ID Transportation, Local conditions andcustoms, Accommodation, Weather, Apply for a visa
引导学生利用本课所学,探索世界,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为语篇输出做准备。
总结
在语篇分析中,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体裁类型、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并且,通过句子之间的衔接,进行词汇含义的猜测来重视和理解语篇的完整性。在进行语篇分析过程中,首先学生对文章进行宏观分析,之后对细节进行理解,才能帮助学生更快更高效的完成阅读。语篇教学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断的坚持下才能获得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瑜.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理论的运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8):125.
[2] 范军.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19):59,73.
[3]陈云敏.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东方英语,2018(6):164.
[4] 李朋义.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索[J].中学生英语,2018,000 (032):P.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