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应用于生活,语文丰富生活,因应试教育背景而产生的诸多小学语文教育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为改善语文严重脱离生活的情况,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育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为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进行了几点探讨,思考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在语文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策略方法,包括创设情境学习课文、进行听说读写多重训练、布置生活化家庭作业、开展多种课外实践活动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探讨思考
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性,更要求加强语文教学的生活适应性,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为考试而进行的语文教学极大地脱离了语文的生活源头,使语文教学产生了枯燥无味、理解记忆较为困难、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等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新课标提出了加强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的要求,为此本文对语文教育生活化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应收到高度的关注与重视。而生活化就是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必然步骤。语文教育生活化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入生活内容,把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相结合来进行的语文教育,用生活中等待小学生探寻、能够让孩子们感同身受的共鸣体验激发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开阔视野、砥砺人生。
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也认识到,小学语文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的实践紧密相连,不断扩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将小学语文学习从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利用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语文教育,使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重新焕发生机活力,为枯燥的语文技能重新注入生活情趣,以改善语文学习沉闷枯燥的局面,让小学语文教育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打破语文教育的抽象性困境,使语文教育回归生活的源头,才能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游刃有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意愿,获取生活中的各种讯息,使语文教育成为滋润心灵、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
二、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策略探讨
在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经历进行联系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习为主,探寻语文教育中与生活相关联的部分,进行品读与反复体会,让孩子们对于所学的内容能够感同身受,为此提出几点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使学习更加身临其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内容大部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但有些内容司空见惯,有些内容太过遥远。针对前者,教师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更进一步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比如课本中所描绘的季节风景,学生虽然能通过图片以及各种生活体会感知,但却没有更加专注和细致的观察,这时,教师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带领他们走出校园,亲临现场,近距离观察当下季节的花草树木与万物生长,并指导学生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对于后者,教师则可以通过讲解剖析本质与特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从而对学习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和空间
小学生正处在对事物充满好奇与求知欲的阶段,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们多多感受理解书本以及身边的世界,学生自身存在的个体差异化导致每个学生对于同样的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个时候应尊重每个学生的理解,哪怕所发表的观点是幼稚的、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这些见解也应该被尊重甚至爱护,不能仅从成年人的观点角度来单纯地评判对错,以免使学生的独立精神收到伤害与扼杀。
(三)多种方式描绘,多媒体技术辅助理解
语文作为现实存在的文字载体,具有表达描绘的功能,小学教材中所选取的诗歌、课文中所描述的声音以及等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现,鼓励学生根据课文描述进行绘画创作,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与音乐,都能激发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感知与思考,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活力与创造力。
(四)听说读写多重演练,鼓励交流与表达
课文内容很大程度上记录了生活信息,是对生活情境的再现与提炼,不同的文学体裁可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仅限于阅读,还可以开展朗读、背诵、听写、写作练习、表演等方式,比如将具有故事情节的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孩子们动手制作道具,进行团队的合作交流,然后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会文章所写的内涵与表达的情感。这些亲身表演的体会之后,还可以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感受,或进行观后感的交流,让学生们在交流中质疑、争论,不断完善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锻炼思维与反应,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教材的内容。
(五)生活化作业,开展多样的课外实践
许多教师在布置作业的关节上仍然停止在陈旧的机械方式中,书面的作业完成只是简单通过重复加强记忆,这样的方法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会舍得其反,针对这个问题,教师除了完成语文课本中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学习,还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比如用文字表达生活中的短小经历,比如与亲朋好友相处的时光记录,喜怒哀乐的表达,日常的兴趣爱好,甚至一根铅笔的制作过程,和一只小狗玩耍的快乐心情等等,都是学生的世界可以通过语文表达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在适当的季节,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组织课外实践,比如踏青、开展关于环境的社会调查等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开动自己的思维进行思考和调差,使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了解更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感悟真善美的人生道理。
三、结束语
在学生的基础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未来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也关系到学生对于生活现象的观察和理解,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是强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生活始终是语文教育的资料库与大课堂,在学校所学的语文知识,最终指向并非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日后能更好适应社会,投入社会生活的工作与实践中去,因此本文提出几点策略建议,以期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程度,使教师们的语文教学收到更好成效,为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芳.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才智,2013,(12):175-175.
[2]刘迪伟.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6,(5):239-239.
[3]王丽霞.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3,(33):12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