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怎样教语文呢?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多读多写。读是积累,写是提高,只有读写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重视语文课堂的大量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表述主观感受,流露内心真实情感,展现个人智慧与见解。
关键字:多读多写;读、写结合;结合文本阅读
新课标给我们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从课标的这些重要语句中我们可以发现,新课标明确地提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
实际上,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一直重视"多读、多写、多积累"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孙洙"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提倡学习语文要多读书、多积累,而不是提倡教师讲得太多。
舒芜先生说:"语文这东西,大概根本不是单靠老师的讲课能够
教好,不是单靠语文作业能够学好。要想学好语文,得在课外多读书。
"
古人有诗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唐〃杜甫有诗为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三国志》中也谈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有这些无不说明语文能力的习得都归功于多读多写。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要做到教有成效,学有收获,必须走多读、多写多积累的路子。
一、 读写结合,放飞学生
怎样教语文呢?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多读多写。
读是积累,写是提高,只有读写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少讲解,多让学生朗读。讲解只能让学生知道文章讲了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了。而朗读却能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人、情,感受语言文字中的内涵,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课本以外的诗情画意。
巴金在回忆少年读书经历时说:"我以前在私塾念书的时候,老师平时讲得少,而且讲得简单,他唯一的方法就是叫学生多读书,多背书……"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好每星期的五节语文课进行读书训练。两节课由老师精讲,三节放手让学生读书(包括课外书)。老师只讲教材的精彩之处,表达方法和语文知识,充分体现精讲多读,只抓两件事,一是读书,大方的读课外书
二是写笔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
学生的日记从篇幅上看有长有短,长到几百字,上千字,短到只有一两句话。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人 ,事, 物。议论也有写读书心得好。在学习《陈涉世家》之前,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论陈涉》。让我读后眼前一亮,日记中学生把陈胜哪里着眼全局,哪里统筹布局得当,进步自由,写的洋洋尽尽,一篇日记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其实日记只是一种形式,许多日记都有题目,实际上就是"作文"。这就是大量读书积累结出的硕果。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持续发展的空间和动力。坚持引导学生读书、作文,是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坚持读写结合,才会有所收获。
语文教育士家李振村先生曾说过:"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这比学到多少知识更为重要。有了憧憬和向往,人的心里才会变得更为纯净,人的感情才会变得格外丰富,人才能热爱阅读,热爱学习。"的确,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语文能力是长期读书积淀而成的。只有多读书,喜欢读书,会读书,能读出课文的精妙之处,才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二、 结合文本,促进阅读
我们的文本是特定历史文化环境,特定历史背景浓缩与写照,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阅读世界。
据介绍,美国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花的时间非常少,一般每堂课全班性指导只有3-4分钟,余下的时间全部留给孩子阅读或小组合作交流,而学生的阅读水平却高于中国的学生。
在日常教学中,我引领学生,结合课本阅读,将《弟子规》《千字文》融合串汇到一起,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品位和语文素养而且能增加文化底蕴,将使其受益匪浅。
同时,我还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学科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把自己读书的收获展示出来,由此激发学生更高的读书兴趣,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并能将读到的东西及时积累运用,促进学生将读与写与说结合起来。作文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体现。作文能力的提升单凭每单元一次的作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经常写些东西,经常练习,下笔作文时就比别人快得多。
有了课内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学生才会逐渐掌握好的阅读方法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提高课内、课外的学习方法与写作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喜欢阅读离不开阅读,大量的阅读再加上形式多样的写作练习,真是其乐无穷,受益无穷大量的阅读之后才会有方法的掌握,认知能力的提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要让学生自主阅读,并达到一定的阅读量:"……那就必须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花在朗读上的时间不少于200课时,而花在默读、视读上的时间不少于2000小时。"
因此,要十分重视语文课堂的大量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表述主观感受,流露内心真实情感,展现个人智慧与见解。在今后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大量读写,让读与写成为学生飞翔的翅膀。
参考文献
《中学生语文新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天堂读写,双轨运行的时间与创新》孙宝书、崔红霞、孙丽华著
《简单语文 开放语文 快乐语文》沈灵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