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惯决定人生的命运,这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好的习惯自然对人的成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强化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使学生终生受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习惯培养
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他还进一步指出:“凡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要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说,培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培养学生养成爱写字的好习惯
现在很多人都不习惯写字,写得好不好无谓,脑海里全是“以后不用手写,用电脑打”。其实不然,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字是当门锤。而今很多大企业或部门在招聘人才时,看到是简历是手书写的,招聘官都会多看一眼,希望能字中来审视一个人内在的品质。所以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画清晰,字面整齐,美观大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内,在家里,在社区……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
二、培养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让字典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培养学生专心致志的习惯
学习中养成凝神静思、专心致志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品质。心理学表明:一般人不可能高质量的同时做好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时做,必须使每件事的质量有所降低。古语云:“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专心致志的习惯包括两个要点:一是致力于主攻方向不能分神,在一个单位时间内紧紧围绕主攻方向安排学习内容,其它一些与之不相关的事情都不去想,更不去做;二是上课全神贯注地听讲,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地思考,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够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有些儿童上课时易走神,作业时不能进入状态,“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有一点动静就离开作业思路,然后又从头开始集中注意力。这显然是与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背道而驰的。
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凡事均由疑问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因而,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创造的过程更是从发现疑点问题开始,没有疑点问题就谈不上创造。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了学习必须一边学,一边问,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做到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身边的人。
五、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是不可分割的。特别是独立思考的习惯对批判地吸收前人的成果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就是凭借“怀疑一切”的精神提出了划时代的“光量子”概念,创立了相对论。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要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体系;就要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懂的问题;就要不“尽信书”,勇于探索,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10岁时随老师郊游,看见一女尸漂在河里。老师随口吟诗一首: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小郑在年龄、落水原因、三魂七魄是否看得见等方面提出了疑问,然后修改道: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老师连声称赞改得好。这种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创造的精神,成了千古美谈。
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基本的途径。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了解现实生活的方法,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这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正像老舍先生说过的,“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没有这些积累,就写不丰富。这样日积月累肚子里的货就多起来。”
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习惯
语文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与人合作。与人合作是集体教育的一个方面,课堂上教师必须唤起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使其能真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个人的学习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思想教育,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听,不要嘲笑同学的错误等等。
总之,培养一种好的习惯并不容易,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反复的实践,直到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在一个好的习惯没有养成之前,教师的提醒和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永久性课题,要做到常提醒,常示范,讲养成。
参考文献
[1]殷淑平.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成功(教育)》2008年12期
[2] 张大均.教学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火学出版社.l997.
[3] 陈心五.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l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