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工作,我发现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均落后于城里的孩子。这与农村学生的所见世面较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少有一定关系。另外学生的课外书较少,课外阅读量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让生活情境走进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活”教语文
1、运用实物图片等,演示情境。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学生自然会领悟。如在教学《太阳》时,先让学生收集太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向大家展示介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之后,学生自然会有所体验,比凭空的讲道理,单纯的讲述效果好很多。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获得知识,培养了能力,也激发了兴趣。例如在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这课时,我也设计了同样的实验和学生们一起成功完成,使孩子们懂得了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2、扮演角色——绘声绘色,体会情境。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让学生进入生活情境。(1)进入角色。让学生带着感情读课文,体会文中各种人物的情感,感悟作者的优美词句,跟作者和文中的主人公一起品尝酸、甜、苦、辣。学生在朗读感悟中进入情境,在交流中得以提升。(2)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听到教材中不同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移情入境,增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活”学语文
1、走进自然学语文。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呼吸芬芳的空气,感受景色的怡人,激起情感的涟漪,这是在学习语文。例如去年冬天下完第一场大雪,我看到学生都很兴奋,他们在楼下滚雪球、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于是我灵机一动:“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雪,怎么样?”“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于是他们开始了,有的写雪景,有的写他们怎么玩雪球,有的写下雪时的快乐心情。虽然三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但这次他们破例没有抄袭优秀作文,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所见和所感。
2、走进社区学语文。现在的新农村建设让农村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验社区人民的生活,也是在学习语文。例如在习作《我的家乡》教学时,我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爷爷奶奶童年时家乡的,爸爸妈妈童年时家乡,和自己现在家乡的不同。及你最喜欢的家乡的一处景色,两个专题中选择一个,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然后选取有用的资料形成习作。学生调查访问的过程也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学习语文的过程。
3、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语文。组织如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有趣活动中,增长知识,这同样也是在学习语文。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都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语文的学习离不开课堂上教师的传授,也离不开课外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