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论高中语文课堂有效导入的策略

论高中语文课堂有效导入的策略

作 者:许艺彬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元光中学 363300)

[摘   要]课堂导入,是教师应掌握的一门艺术,也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魏书生在《谈语文教学》中说:“导语设计得好,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又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语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导入;学生主体;知识拓展;发散思维

课前导入的目的是把“教”的目标最终转化为“学”的目标。这种定向的中介作用在教与学中有着激情引趣,促进和谐发展的功效。从一些有影响的特级教师的书籍和他们的教学案例,我从中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教学细节,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一个细小的片断,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动作、一个表情,而表现的却是教学过程的变化、灵动,创造出完美的课堂。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桥梁。对它的安排,应全盘考虑,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以免喧宾夺主。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简洁生动的导语配合相应导入新课的方法,让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获得首次深刻的感知,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几种较为常用的导入方法:
一、个性展示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或探究的学习情境。新课程大纲也要求,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前我常常按照班级学生号数,要求一节课一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学生课前自主准备上台讲演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是和课文有关的作家的简介,可以讲故事,可以背诵名篇名句名段,可以谈谈自己积累的作文素材,或是自己摘录的富有哲思的语句语段……甚至可以用表演来展示自己的特长,比如歌唱,快板等。课前三到五分钟,课堂交给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体性,老师只要掌控和简单评价即可。学生们或读或说或演,相互评价,课堂一下就互动起来,既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和兴趣,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影音导入法
随着电脑在生活领域的逐步深入,大量便捷的资料查询、最新教育信息的交流,电脑成为老师教学研究、学生学习的最得力的助手。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比如在上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时,我剪辑了罗京的朗读视频导入;上《林黛玉进贾府》时用电视剧《红楼梦》里的相关情节导入……利用多媒体的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教学做了很好的渲染和铺垫,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高中生对歌曲有相当高的热爱度,利用这点我上选修课本《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时,播放贝多芬交响曲《命运》;上诗歌《雨巷》时播放唐磊的《丁香花》;上《春江花月夜》时整堂课二胡演奏曲低声萦回;上李清照《一剪梅》时播放龚玥的《月满西楼》……在教学中,创设视听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通过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用心去领略和享受作者的忘情诉说,主动地去体会心灵的自由、思想的快乐和创造的渴望,努力引导学生用细腻的心灵去感悟大自然及社会生活的美好,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三、回顾导入法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联系旧知识,提示新课的导入方法,从“温故”出发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探求。上课前几分钟,老师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点导入,学生感觉比较亲切、容易,情绪高涨,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此时再导入新课的学习,水到渠成。比如上必修一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先背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调动起学生已积累的诗词鉴赏方法,学生的记忆被唤醒,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只要用心我们就会发现教材之间的联系很多:有的题材相同,有的结构相仿,有的主题相同或相近,有的作者相同等。导入新课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四、猜谜导入法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上课前几分钟,教师设疑布阵,引起悬念,诱发学生求知欲,使之产生迫切的学习欲望,采用猜谜语的方式揭题,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营造欢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如导入《赤壁赋》一课时,教师先讲述有关“风月无边”的小故事,让学生猜迷,营造一种学习氛围,或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不论是猜对的还是猜错的学生热情都非常高涨,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谜语的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探索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到学习。 
五、名言导入法
古今中外有许多至理名言,字字铿锵、句句响亮、寓理深刻、耐人寻味。在教学之始如若引用相关相连的名言导入新课。让学生读读写写,学生思想上或有所触动,或当成是作文材料的积累。学生每天理解并记忆几句名言,长期坚持必将大大增加知识储备,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师亲身经历或体验:
我在上选修课《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时,先播放了自己在凤凰古城的照片。学生看到是自己老师在作者最著名小说《边城》创作地的照片,议论纷纷,兴致盎然,迫切地想阅读文本,对沈从文做更进一步的了解。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大大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阅读前,我围绕教学重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后讨论概括出答案。在学生的争论中,他们展现出自己的智慧、口才与能力。学生们常常因为其他同学答案不够完美产生争议,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这正是学生真正高效学习的最好表现。朱光潜先生说:“真正的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事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为了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无论哪一种导入方法,我们都要根据课文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师个人风格择善而用。只要教师深入研究,就能设计出精妙的课堂导入,最终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