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探讨数学自我效能感对成就目标的关系。采用四分成就目标量表和学业成就目标量表的方法对某市职业技术中专21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中职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存在着显著地城乡差异;进而得到中职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成就目标显著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目标定向显著相关等结论。
[关键词]中职生;成就目标;数学自我效能感
1引言
数学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领域中,对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的信心及信念。本研究以职业技术中专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职业技术中专学生群体的数学自我效能感的特点。
成就目标理论是目前动机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之一,其中成就目标四分理论影响较大。成就目标的四分理论是在两分理论(即掌握型目标vs. 成绩型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的,将目标也分为趋近和回避两个维度。在以往的研究中有人提出了2×2成就目标理论模型(如表1所示)。成就目标被认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动机因素和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因此,对成就目标和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进行探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表1 2ⅹ2成就目标理论模型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某职业技术中专学校学生210名,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发放问卷210份,回收问卷200份,回收率95.2%,剔除无效问卷7份,剩余有效问卷193份,有效率为91.9%。其中男生58人(30.05%),女生135(69.95%);平均年龄17.17±0.91)岁,其中最小14岁,最大20岁。
2.2 研究工具
(1)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修订华中师范大学的梁宇颂、周宗奎(2000)修订的Pinirihc & DeGoort 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数学自我效能感分区为数学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数学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每个各有 11 个项目,共 22 个项目,将同一分量表内各项目的得分求和,得到两个分量表的目标定向分数,分数越高代表效能感越高。
(2)四分成就目标定向量表 由刘惠军编制,共29个条目。该量表包括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四个分量表。对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7,四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2、0.79、0.70、0.68。
2.3 统计方法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比较考察性别、独生与否,生源地情况等因素对职业技术中专的学生学业效能感、成就目标的影响;运用相关分析探讨学业效能感与成就目标的相关性。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不同生源地职业中专学生数学学业效能感与成就目标的方差分析
比较来自城市与农村的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业效能感与成就目标的差异,结果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数学自我效能感上,城市学生低于农村学生;成绩趋近和掌握趋近上,城市学生均低于农村学生。
3.2成就目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关系分析
采用皮尔逊相关考察中职生成就目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如表3)。
表3 各因素之间及因素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分析(r)
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成绩趋近、掌握趋近显著正相关,而与掌握回避呈显著负相关。
4讨论
研究发现,城市中职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低于农村中职生。同时,城市中职生的成绩趋近和掌握趋近都低于农村中职生,而成绩回避和掌握回避均高于农村中职生,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研究发现,那些在数学方面效能感越强的学生,其自信心越足,在进行学业或其它的活动目标的选择时,他们表现得就越发有信心,更倾向于选择追求目标,争取获得成功;而那些在数学学习中自我感觉能力不足的学生则更多地体验自卑,在目标选择时更倾向于逃避责任,避免失败的体验。因此,应加强中职生的数学教学研究与辅导,以增进其成就目标的提升与心理素质的提高。
5. 结论
本研究发现,中职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存在着显著地城乡差异;中职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成就目标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1] 王才康,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 8 (4):229-230.
[2] 梁宇颂.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0
[3]陈永凤,裴先波. 高三学生学习压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18(10):1205-1208
作者简介:梁震英,女,生于1976年7月,是唐山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数学教师 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毕业于河北师大数学与信息数学专业,现职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