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议思想品德教师与“问题学生”转化

浅议思想品德教师与“问题学生”转化

作 者:王建云

(山东省寿光实验中学   262700)

     常听到有些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上课时认真听讲的学生少,不听课甚至捣乱的学生多了;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少了,作业马虎甚至不做的多了;对老师毕恭毕敬的学生少了,不尊重老师的学生多了。确实,随着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的比例不断增大、单亲(父母离异)子女和留守子女(父母外出务工)不断增加,直接给学校带来的压力是“问题”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对学习丧失信心,经常迟到、旷课,有的沉迷网络游戏,有的染上了抽烟、酗酒的恶习。这样的学生有几个就会对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的声誉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可是抱怨是没有用的,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特别是作为一个思想品德教师,面对这些“问题学生”,首先要树立“没有不能教育的学生!”的信心;其次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学水平,言传身教,在课堂内外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实现“问题学生”转化的几点体会。
  一、尊重学生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于“问题学生”,要时刻放在心上,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曾经有一个父母离异的男生,由于爸爸忙于生意,他和爷爷一起生活。他的爷爷已七十多岁,对孙子言听计从。他从小缺乏父母的管教,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他不仅不完成作业,而且上课也随随便便,不受管束。无论座位在哪,他都会影响一大片,成了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的“问题学生”。本应是体育课、美术课或者音乐课,他却经常被留在办公室里,要么在补作业,要么在补功课,结果是越补越差。他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课上我有意经常提问他,课下一有空就和他谈心,谈他年迈的爷爷,谈他的兴趣、爱好,谈他的未来,慢慢地,他上课专心听讲了了,作业也能完成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我们应当牢记:“教师的心中不仅要有分数,更重要的是要有人,一个个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从多个角度看待个性化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在学校的快乐,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师爱的阳光普照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师生关系才会和谐发展。
  二、欣赏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问题学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可他们最初也是同其他学生一样,有一颗天真无邪的心,有自己美好的理想和抱负,也曾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喜爱。他们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不良风气的侵蚀,加上青春期的心理裂变,逐渐形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困生,他们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或许有特长,我们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表扬。
  我曾经在教学中碰到这样一个学生,她曾经是父母所有的希望,却成了个让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的学生:逃课,早恋,撒谎。父母拿她没办法,劝过,打过,哭过,她始终低头,一声不吭,逼急了,她会大吼,“说什么你们都不信,你还让我说什么?”不是别人不相信,而是她实在让人没法相信。但在一次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她一下子拿了两个第一,一个第二,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而她在我和同学们的欢呼中也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在我和推她心置腹的谈话后,他说出了一句:“我要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后来,她的文化课成绩提高很快,凭借体育上的特长考上了重点高中。
  作为教师,面对有问题的学生,请别失望,因为他们还只是孩子,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在所难免。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长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不要对学生失望,要知道我们激励的话语、鼓励的眼神往往是他们自信飞翔的动力!
        三、关爱学生
  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很多“问题学生”的“问题”根源都来自家庭,他们往往表现为敏感而自尊,明明知道自己错了,还会强词夺理,甚至跟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来维护自己所谓的“自尊和权利”。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冷静、耐心,弄清楚学生的思想根源,用发自内心的真情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记得一次上课我发现刘洋带手机,学校明令不允许带这类东西到校,我也早就强调过。有学生带手机来,我会没收后交给他们的家长带回去。所以看到手机后,我拿过来说,“叫你家长到我办公室去取”。我话音刚落,他就冲我大喊,“你凭什么把我东西拿走?你有什么权力?”我把手机扔给了他,告诉他,以后我不会再管他了。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我自认我的言行没有过激和不妥,他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令我恼火,也令我心寒。可是第二天早上,他的好朋友告诉我,他不是有意的,他是因家庭的变故才变的敏感、易怒。不久,他在给我的信中说,“老师你能像以前那样喜欢我吗?如果不能就算了!”那一刻我明白了,他只是一个内心渴望关爱的孩子!用爱心温暖他,就能帮助他走出误区,走向阳光,在以后的日子中,学习上我常提问他,生活上照顾他,他变得爱笑了、开朗了,成了一个阳光男孩。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和赏识去帮助每一个问题学生,就会融化一颗颗冰冻的心,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大厦,为他们的未来插上腾飞的翅膀,而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展示了我们思想品德教师的人格魅力,愿我们辛勤的工作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