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数学如何设置有效性数学作业

初中数学如何设置有效性数学作业

作 者:余柏材

(贵州省纳雍县老凹坝乡武佐小学   553307)

     [摘要] 数学作业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数学作业的有效配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配置有效的数学作业是做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练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数学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讲解的有效性,更要关注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科学合理的练习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配置得好,既可以为教师减负,更能为学生的发展寻找新路,本文就如何设置有效性数学作业这个问题,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看法:
一、配置生活化数学作业,有助于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数学练习也应将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学生应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练习,以便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完成,这更能体验成功的乐趣。练习的设计,应涉及阅读、模仿练习、收集整理、手工制作等多项训练,且富有一定层次性,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如讲“教育储蓄”前,先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到附近的储蓄所了解有关储蓄知识,在搞清了储蓄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储蓄方式以及本金、利息、利息税、本息和等基本术语后,就以自己家庭理财为例进行一些有关的计算,课上要求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设计参加教育储蓄的方案。设计这一练习,就是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时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配置基础性数学作业,容易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
  在设计数学作业中教师必须考虑到练习的难度和层次性,必须适合学生现有水平并兼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应由易到难进行安排,同时教师设计课堂的练习既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又不至于因练习太易而失去认真练习的动力,练习量少,重复性少,层次性强才是优质数学作业。
  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设计如下问题:
  先叫学生用自备的火柴搭建正方形:
   (1) 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搭2个下方形需要几根火柴?
   (2) 搭三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
   (3) 搭1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呢?你是怎样想到的?
   (4) 如果用N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N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
  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经历了一个有价值的探索过程,如何由若干个特例归纳出其中所蕴含的一般规律,由易到难,容易让每个孩子都体会到一定的成功感,还通过经历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三、配置开放性数学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题而言的,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条件完备、答案固定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长期过分做封闭题,容易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往往形成定势思维,这对素质教育极为不利。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增强作业的开放性,适当设计一些开放题来充实作业题。由于开放题存在着多种可能性,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应变性、发散性、独创性,在讨论推断可能正确答案和最优解法时,使学生能进行狼子野心造性复合思维,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个性素质和科学思维素质得以提高,从而形成学会求知的素质。例如,学习完利息这一知识后,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主题作业:调查目前银行利息情况并做专题小报告、帮助家长拟订一份储蓄计划、学习填写存单、计算利息税等。如此丰富的作业,一定有合适各个学生的作业内容,学生也一定会选择符合自己专长和个性的题目去完成。相信学生的解答是丰富多彩而富有创造精神的。
  四、配置实践性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老师们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把来自于实践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联系起来,让作业贴近生活、接近社会、融入大自然,学生既乐于接受,又能巩固掌握所学的课本知识,岂不两全其美?学以致用,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常言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好、能力高。学生学到的文本知识,只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动口、动手、动脑,才能灵活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形成能力。如我在教学《合理的购物方式》时,设计了这样一些作业让学生做:如果每位同学手中有50元钱,你们准备如何合理地去安排这些钱,既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又能做到价廉物美,不花冤枉钱?让他们各自设计一套合理的购物方案。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中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理财能力。再如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套社区建设规划图,如何设计才能使自己生活的社区既环境优美,又能满足社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使大家乐于在社区内生活,乐于为建设自己生活的社区作出贡献?学生在设计时都充分发挥了他们合理的想象,设计出一幅幅精美的规划图,在我和学生的赞美声中,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五、配置“互补”型数学作业,深入理解数学
  所谓“互补”是指具有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在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时相互补充、相互合作的一种形式。比如学生思维能力较强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相互合作,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请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设计方案来测量某棵大树的高度,不能爬上大树也不能把树砍倒,工具有卷尺、标杆、镜子等。要求画出示意图,简单说明测量原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方法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运用太阳光线互相平行,构造相似三角形,量得竹竿及其影子、旗杆的影子长度,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通过线段成比例,计算得到旗杆的高度。
  方法2:阴雨天时利用标杆:观测者的眼睛必须与标杆的顶端和旗杆的顶端 “三点共线”;并要测量以下几个数据:观测者的脚到旗杆底部的距离,旗杆底部到标杆底部的距离,标杆的顶端到标杆底部的高,观测者的身高,最后构造相似三角形,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线的比等于相似比,得到答案。或将人与旗杆拍摄在同一照片中,运用线段成比例计算。这次作业有的同学找了与自己“互补”的同伴合作完成了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使每位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构造及应用有了深刻地理解,同时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中,也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也更能自主构建知识。
总之,数学作业配置得不好会挤走学生应有的欢乐时光,暗淡了青少年绚丽的七彩人生。作为教育者,要多从学生的终生发展去着眼,少一点分数情结,多一点人文关怀。对学生的练习配置不应单纯靠数量取胜,而应求质变,教师的练习配置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普通的作业活动,应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只有这样,练习才会充满魅力,学生的灵气才能得以展现,也才能使学生的练习真正做到“轻负高效”。

[参考文献]
[1] 孔企平、张维忠、黄荣金编著《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2] 刘兼、孙晓天主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月.
[3] 林崇德著《学习与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P< p>.